李媛媛 游可
摘要:作為巴爾扎克筆下的歐也妮葛朗臺小姐,無疑成為小說文學(xué)界歷史長廊中的璀璨明星。其人物形象豐富飽滿,性格刻畫逼真動人,完美詮釋了美學(xué)角度上對人性和欲望的追求。其人物形象具有多重可塑性,本文從細節(jié)出發(fā),以多角度的視野,試分析歐也妮葛朗臺小姐的人物性格形象。
關(guān)鍵詞:歐也妮;善良;叛逆
《歐也妮·葛朗臺》是文學(xué)巨匠巴爾扎克作品中的扛鼎之作,這部作品成功地為我們刻畫出了吝嗇、貪婪、喪失自由的箍桶匠——老葛朗臺的人物形象,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成了吝嗇鬼的代名詞。而對于文中另一個重要人物形象歐也妮葛朗臺的描寫也獨具特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以小見大地有條不紊地塑造了這個溫婉而叛逆的女性。
一、生長在鐵籠里的天真少女
文章開篇第一節(jié)就描寫了葛朗臺一家的生活:房屋破的一晃三搖。這為我們營造出一種陰冷、破敗的環(huán)境,為后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奠定了環(huán)境基礎(chǔ)。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居住著本分善良老實的葛朗臺太太和葛朗臺小姐,還有忠厚老實的女仆大高個娜農(nóng)。這一天,是歐也妮小姐的第23個生日,葛朗臺先生照例趁她還沒有起床就闖進她的房間,鄭重其事的送她一件作為父親的禮物,13年的老規(guī)矩,一枚罕見的硬幣,并照例檢查女兒在過去的每個生日里所收到的金幣,像是進行例行檢查一般滑稽可笑。女兒總不知錢應(yīng)該怎樣去用,用在什么地方,好像即便父親宣布了這個東西屬于她,她也對這些寶貝沒有絕對的使用權(quán)。年久失修的樓梯使老仆人娜農(nóng)差點摔跤,父親第一時間關(guān)心的是拿在她手里的紅酒;每天三餐只有一頓主食,所有的食材都由父親每天嚴格分配用以烹飪;不到臘月絕對不能生火即便是天氣已經(jīng)非常寒冷。盡管父親的種種吝嗇行為是這個家庭的陰冷破敗的絕對根源,但似乎歐也妮小姐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壓抑而麻木地生活在這里。她似乎沒有意識到她所處的境地,也沒有喪失對生活本質(zhì)的熱愛,她,孝順,老實,本分,樸實,就像一只關(guān)在籠子里的安于狹小空間的青鳥。她生在最美好的年華,卻沒有一顆與同齡人相仿的成熟的心。
二、叛逆、敢于追求真愛和幸福
在遇見夏爾之前,歐也妮是個老實、本分的姑娘,她不期盼愛情給她的生活帶來一絲絲的改變。夏爾·葛朗臺先生,22歲,來自巴黎的漂亮男青年,他的到來與土里土氣的內(nèi)地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示了來自大都市巴黎的時髦青年的特有風采,以自己的闊綽讓縣城里的人自慚形穢。歐也妮到底見過市面,見到這樣一個美少年,自心難控。她竭力拿出種種最好的東西來招待夏爾:找娜農(nóng)要奶油和糖塊,向父親撒謊討要雞蛋,親手為堂弟鋪上暖和的新棉絮。但不知原來夏爾此行是悲傷之路:他的父親在巴黎的生意失敗,因虧空公款而畏罪自殺,他的產(chǎn)業(yè)也面臨宣布破產(chǎn)的危機。這件事在巴黎人盡皆知,而夏爾本人卻不知道。狠心的老葛朗臺最終將殘酷的現(xiàn)實告知侄兒,他難以忍受自己心中的傷痛和悲憤,獨自縱聲流淚于房間。歐也妮非常心疼,趁夏爾哭累了想要進去探望他的情況,恰逢正在昏睡,旁邊散落了幾封信,出于好奇心,她偷看了寫給夏爾愛人的信件,從中得知原來夏爾已經(jīng)感覺到了自己對他的愛慕,更得知了夏爾面臨最大的困境是遠行印度河美洲的資金匱乏。她不假思索地拿出自己二十幾年來每年一個的金幣的生日禮物送給了他,體會到了“犧牲”的快感。兩人終于相互示好,誰料悲劇開始了。當再次過生日父親要求檢查金幣時,歐也妮十分恐懼害怕,但最終坦然的接受了父親的質(zhì)疑:“父親,我的錢放在很好的地方,請您不必操心,我已經(jīng)24歲了,我有權(quán)利支配自己的財產(chǎn)?!?/p>
三、被金錢摧毀了的愛情的犧牲品
歐也妮是這部小說中最為善良、純潔的一個人物,整部小說是以她的悲劇人生為中心線索的。巴爾扎克滿懷同情與贊美之情,塑造了歐也妮,使人們在這個為金錢遮蔽的黑暗世界里看到了一抹光亮,與此同時,又不禁為她作為無辜犧牲者的命運感到同情。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與老葛朗臺、夏爾、德·蓬風等人的比中逐漸呈現(xiàn)出來,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難越多,周圍其他人物的虛偽、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寬容、慈愛也越顯分明。夏爾的回歸并沒有像歐也妮想象中那樣給她帶來快樂的生活,而是為了金錢與權(quán)利選擇了伯爵大人的女兒結(jié)婚,并從此過上子爵的貴族生活,他不是不愛,只是在愛與利之間更傾向于選擇利,而這樣的結(jié)局無疑為作為全文中心人物的歐也妮小姐的悲劇,畫上了完美句號。她喪失了母親,父親也隨之離去,愛情屈服于金錢的不堪打擊,讓原本那個天真的她,喪失了應(yīng)該有的光彩,顯得可憐而可悲。
四、善良、堅持、執(zhí)著的本性
當周圍的人都為金錢而癡迷時,她的淡漠顯得格外出眾。她擁有巨大的財富,但她身上人類自然品質(zhì)卻并未被金錢所吞噬,“她根本不把黃金放在心上,只在向往天國,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潔的思想,不斷地暗中援助受難的人?!?/p>
她經(jīng)歷了一次精神上的大轉(zhuǎn)折,心靈的轉(zhuǎn)變,使她第一次發(fā)現(xiàn)父親的屋子貧乏寒酸,第一次見到了父親害怕,第一次挑剔自己的相貌,面對走投無路的夏爾,她以自己多年的積蓄相贈;面對父親的威逼,她以自己的性命相拼保護愛情的信物;面對一筆數(shù)值可觀的遺產(chǎn),她毫不猶豫的簽下了字;面對這樣一個冷酷無情的父親,她沒有絲毫報怨,仍然盡著一個女兒對父親應(yīng)盡的義務(wù)。當最終等到夏爾堂弟無情的背叛時,她答應(yīng)嫁給公證人的兒子,初級裁判所所長特篷風,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歐也妮三十三歲守了寡,她用自己的熱情去感化冷漠,用自己的行動去喚回人們泯滅的良知,用自己的人生證明了“人生并不是一件交易”。她用一百五十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wù),讓堂弟過著名利雙收的生活。她自己則獨處一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并毫不吝嗇地投向社會--開養(yǎng)老院,辦教會學(xué)校,捐建圖書館……“挾著一連串的善行義舉向天國前進。
歐也妮是悲慘的,但也是永恒的,她不能選擇自己一生,但選擇了度過一生的方式。她是善良,她是天真,她是無畏,她是堅韌。她的精神和形象永世的留在人們的心中,在悲嘆命運的時候,照亮所有受苦的人們堅定地選擇自己的路。
參考文獻:
[1]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張立莉,密林深處的鮮花-談歐也妮的悲劇美[J],高等教育出版社
[3]鞏堅,歐也妮葛朗臺人物性格特征淺析[J],科教文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