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
一、概述
本節(jié)課的標題為“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其學習重點在影響上,影響來自于兩個方面:太陽輻射和太陽活動。
二、聯系生活
本節(jié)內容生活氣息較強,體現了課標中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這兩個原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本節(jié)課的相關內容。例如在學習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中要抓住其為地球提供能量這個核心,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來并加以理解。
1.在理解太陽輻射為生物生長提供光熱資源時,可以結合植物生長離不開光合作用、動物冬眠的原因、不同種類花開需要的溫度不同等方面加以理解。
2.在理解太陽輻射為物質循環(huán)提供能源時,可以聯系水的三態(tài)變化所需要的條件等加以理解。
3.在理解為生產生活提供能源時,可以聯系生活中所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發(fā)電等加以理解。
三、借用其他學科知識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地理的學習中不僅要調用本學科的知識,還要善于調用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
1.在學習太陽輻射的分布規(guī)律時,可以回想并比較熱帶地區(qū)與極地地區(qū)人們生活習性的不同(衣著、房屋建筑、出行工具等)具體理解太陽輻射總體上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這個規(guī)律。
2.在學習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時,可以結合指南針的原理、無線電短波通訊的原理、閃電的形成原理來具體的理解太陽活動是如何對指南針、無線電短波通訊造成影響的,以及極光是如何形成的。
四、知識框架
構建知識框架是對一節(jié)課進行整體把握的有效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教學框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側重點不同應有符合自己的知識框架,例如:
【解析】第1小題,由題中材料可知,光合有效輻射越多越有利于農業(yè)產量的提高,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光合有效輻射最大值集中在青藏高原,所以我國農業(yè)生產潛力最大的地區(qū)是青藏高原。第2小題,由圖可知甲位于我國四川盆地為盆地地形,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大,乙為我國內蒙古高原區(qū),為大陸性氣候,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結合選項可知C為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DC
題海有方:
太陽輻射等值線圖
下圖是“我國局部地區(qū)太陽年輻射總量分布圖”。Ⅰ區(qū)太陽年輻射總量比Ⅳ區(qū)高,主要因為Ⅰ區(qū)()
A.夏季大氣逆輻射強
B.年平均氣溫比較高
C.正午太陽高度角大
D.天氣晴朗且海拔高
【方法解析】
1.讀圖名,明確圖中所要表述的內容。該圖圖名為“我國局部地區(qū)太陽年輻射總量分布”。
2.讀圖例及內容,找出規(guī)律。根據圖中經緯線可知由Ⅰ到Ⅳ經過的地形區(qū)大致為我國內蒙過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根據圖中數值可以看出由Ⅰ到Ⅳ太陽輻射量遞增。
3.審題干,明確問題。題干中要求找出Ⅳ地區(qū)比Ⅰ年太陽輻射總量高的原因,并從Ⅰ地區(qū)的角度作答。
4.聯系知識,確定答案,由題干可知該題考查影響太陽輻射量的因素,Ⅰ為我國內蒙古高原,Ⅳ為我國四川盆地,Ⅰ與Ⅳ相比緯度高、海拔高、晴天多,所以該題選D。
【參考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