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傳斌
摘 要:在傳統(tǒng)模式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方式,學生們對于語文的學習態(tài)度上基本上就是為了應付高考,造成這種低效學習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師們的教學過于按部就班,而考試卻是則是以高考為側重點,這種教學和考試的脫節(jié)導致了學生們的日常學習和考試成績不成正比,如何有效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本次論文的主要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305-01
教學有效性是語文課堂的生命,學生們在課堂上實際學到知識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才是教師的教學重點,本次論文結合了實際的教學案例,分析了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有效的相關策略,希望能夠為奮斗在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提供有效的建議。
一、轉變教師角色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發(fā)展的概念。所以,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是能夠積極地結合不同的狀況來轉變自身的角色,讓實踐的經(jīng)驗只是財富而不是羈絆。
比如說,在課文的解決過程中,教師在按照標準化來解釋“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山茶花”,有的學生堅持認為鮮血是不可能染紅山茶花的,而且同教師講解起了花出現(xiàn)不同顏色的原因,這個時候教師如果還是堅持“以自我為主體”的想法,認為自己的角色就是整個課堂的主導而嚴肅地批評學生,就會限制學生們的自我思考,打消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師在這個發(fā)展的過程中,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地轉變自身的角色,轉變教學的思想,和學生們民主相處,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自己則主要起到指導的作用,才能夠實現(xiàn)和學生們的共同進步。
二、精做語文備課
備課,并不等同于寫教案,有效的備課是一個復雜而繁瑣的過程,教師應該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搜集素材、思考教學的方法,然后再寫成一個教案。這樣形成的教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備忘錄”,這種精心的備課,真的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它能夠輔助教師更好地安排課程的進度,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全面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比如說,在《出師表》的教學之前,教師應該通過備課來全面的搜集關于諸葛亮的歷史故事,當時的歷史背景,整理成一些文字、圖片和視頻,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在課堂上展開,讓學生們更容易進入到情境當中。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日常對學生們進行談話,了解學生們對于三國時期歷史背景的掌握情況,然后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問題或者是通過一些游戲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們對于歷史的了解,使學生們對《出師表》產(chǎn)生超脫教材的認知,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三、改變教學方法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決定了學生們對于課堂知識的吸收程度。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總是強調教學進程安排的合理性,要保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井井有條,這種教學方法嚴重制約了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所以,新時期的教師應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積極改變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加合理化的教學方法。
比如說在對《雷雨》這篇課文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對于課文所要表達思想的理解,因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會對同一篇文章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教師應該更加靈活多變地進行授課,不要受到傳統(tǒng)理念、教材課本等限制。那么為了給學生們一個更加民主的氛圍,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們將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進行描寫和表達,這樣學生們就能夠在自己的實際演練過程中對課文加深記憶和理解,這個時候,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們做出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們進入一個積極的正確的思考方向,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教學。
四、把握課堂技巧
教學的成敗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藝術手段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而有效的知識傳遞就如同是過河,教學的藝術手段就是過河的船或者是橋。在講授一個詞組、一個概念、一則原理、一條定律的過程中,教師絕對應該杜絕照本宣科,應該更加高效地去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深對于課堂提問內容的研究,要保證提出的問題必須是有啟發(fā)性的,有價值的,并且要具備一定的難度,在整個課堂的進行過程中,所有的問題設定應該是循序漸進的。
比如說,在郁達夫先生的《故鄉(xiāng)的秋》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其散文的特點,幫助學生們明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但是這個點不能夠直接拋出,而是應該將問題化大為小,先提問“文章共講了幾件事?”、“主要線索是什么?”、“作者是通過線索將幾件事情串聯(lián)在一起的?”,通過這種階段式提問,學生們就會有更加清晰的思路,當思考有了目的性,學生們就能夠真正地把握住散文的特點了。教師在設置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問題的有效性,全面地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們真正地掌握一些有效的語文知識。
五、培養(yǎng)自主探究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閱讀是一個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們的實踐思考,珍視學生們的獨特感受、理解和體驗。要培養(yǎng)學生們對于語文知識的求知興趣,通過抓住學生們的興趣來引導學生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際的閱讀當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避開“為高考而讀書”的錯誤理念,適當?shù)貫閷W生們保留一點自我閱讀的自由空間,激發(fā)學生們珍視文本的情感體驗,為學生們應在一個更加自由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們自主探究,全面的提升在高中階段的文學積累,修煉自己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高中語文教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這不僅關系到高中生在高考中的成績,還會影響高中生整個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為學生們在大學里的自我學習奠定基礎,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勇于嘗試多種教學方式,配合適當?shù)氖侄蝸韱拘褜W生們對于語文的學習潛能,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周章愛.淺談如何提高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9:78.
[2] 王 興.如何提升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4:32-33.
[3] 薛和平.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 學周刊,2013,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