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龍
“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本次課改的出發(fā)點,也是本次課改的最核心理念之一。這一科學的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在不同的層面上不斷地進行著諸如:課標、教材、教法等諸多嘗試,以確保這一理念最終能得以踐行。我作為一名教師當然亦不例外地積極置身其中,學習、思考、嘗試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但效果不是很大。直到我們學校在2010年開始,向洋思中學學習,引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課題研究,深感這一課堂教學模式較之以前嘗試過的一些教法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可以說徹底顛覆了以往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教師則回到他應該擔當的角色——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深刻地體現課改新理念,有它自身的一整套思想,自成體系,而以往所學習嘗試的教法要么顯得零亂、瑣碎,要么就是對傳統(tǒng)的模式突破不大,總體上還是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意味。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在它誕生之地取得了驕人教學成績的同時,在全國各地推廣也不約而同地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這一現象說明,其教學模式能為其他地方成功地復制和再現,這完全應該得到各位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的重視和研究。下面我僅以一個教學的實施者來說說我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一、學案的編寫:體現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
這一環(huán)節(jié)無疑最能體現教師是一個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一課改新理念對教師角色的定位了。一名教師在編寫其學案的時候,和以往編寫教案一樣,對課標、教材進行解讀,并且對自己的學生的知識體系、認知結構和認識程度了然于胸,在此基礎上對教材的重難點作出判斷、提煉并設計出一系列學生在自己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并且“蹦蹦就能夠得著的”有難度梯度的問題。而不是以往那種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自己認為有難度的問題。這一變化足以說明教師只是個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思考并自己解決問題的教學組織者,而不是問題的解決者、講授者。
二、課堂組織:使用學案,利用教材解決遇到的問題
(一)學習目標:明確目的
課堂上首先要向學生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做到學有方向,心中有數。
1.先學:自主學習。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的內容,其設計原則是只要看過教材的學生都能在教材上找到相應的內容,其目的是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和研讀教材。分解本節(jié)的目標和重點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作答
2.后教:分為學生互教與教師教。自主學習中,學生接受、掌握知識的速度和程度是有差異的,這時候可以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幫助稍弱的學生完成該部分內容,一方面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鍛煉、鞏固和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能力稍弱的學生也取得進步;針對學習中普遍遇到的、學生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或者需要教師拓展和延伸的問題,則需要教師在這時候加以引導和點撥。
3.合作探究:合作討論。該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對本節(jié)內容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成功感,體味學習的快樂。
4.當堂訓練:鞏固提升。經過以上幾步,學生已經對本節(jié)的知識和技能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這時候通過設計一些相關的練習,讓他們獨立完成,滿足他們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以便他們能及時地查漏補缺。
5.小結:回顧要點。教師及時作出小結,以便使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清晰和強化。
三、課后做好反思,積極調整
教師在課后應及時做好反思,反思自己的學習目標是否提得切合學生實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內容是否設計合理、難易是否得當、是否符合認知規(guī)律等等,以便及時作出調整,以利今后教學的有力開展。
通過以上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梳理和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處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這一新課改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積極性,不斷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時時給學生以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得以有效,也使高效課堂教學成為可能。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