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變換練習法成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典的技能訓練運用實驗都證明了變換練習法在技能訓練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筆者將嘗試探索變換練習法在職業(yè)操作技能學習與訓練領域的運用,以期提升操作技能訓練教學效果。
關鍵詞:變換練習法;技能訓練;操作技能訓練;運用
操作技能(又稱職業(yè)操作技能、運動技能、動作技能)是人們在活動中經過練習而獲得的完善化了的動作方式[1],練習在職業(yè)操作技能完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提升練習者職業(yè)操作技能水平的關鍵是如何高效地進行訓練,提升練習效果,因此,職業(yè)操作技能訓練方法的探索成為職業(yè)操作技能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問題。變化練習法(Variable Practice)是通過讓學習者在一類動作學習的基礎上體驗多種動作組合方式或操作情境變化,優(yōu)化練習曲線,在練習中讓學生體驗多種的動作方式,以助于技能學習的保持;助于提高完成新穎技能或動作的能力;助于提升練習者將已習得技能從練習環(huán)境遷移到實際操作環(huán)境的能力,幫助練習者“靈活應用”某一類動作的基本動作程序,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豐富多彩的動作形式[2]。
一、變換練習法的理論基礎
變換練習法問世于17世紀的西方,其理論基礎發(fā)展已比較成熟。變化練習法研究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施密特(Schmidt, 1975)的圖式理論(Schema Theroy)、金泰爾(Gentile 1972, 2000)的學習極端理論(Learningstages Model)和威廉姆巴廷(William
Batting,1979)的情境干擾(Contexual Interference)效應。其中圖式理論和學習極端理論是變換練習法的技能形成理論,背景干擾效應是變化練習法的技能組織理論。
(一)施密特的圖式理論。圖式是指將有關經驗中的重要信息重新組合成一套規(guī)則。該理論認為在技能學習中,學習者從動作經歷中依次提取動作反應條件信息(如操作者所在環(huán)境和位置等)、作出反應所需信息(完成動作需要的力量、方向等)、動作反饋感受到的結果信息、動作反應實際的結果信息。這些抽象的信息在不斷練習中經歷各種情境或動作組合方式變化,綜合成特定的反應規(guī)則,用于控制反應[3]。施密特認為練習者在練習中體驗動作變化的數量決定了技能在未來操作環(huán)境中的成功操作。
(二)金泰爾的學習極端理論。該理論也強調技能學習者需要在練習中體驗情境變化特征和技能協調變化。
金泰爾認為動作技能的學習需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前期階段)學習者需要獲得一般動作環(huán)境中操作技能協調模式,在練習技能中學會區(qū)分環(huán)境中的調整條件和非調整條件,前者是指決定技能完成的操作環(huán)境特征,后者是指不影響目標動作的環(huán)境特征。第二階段(后期階段)技能學習者需要獲得以下三個特征:(1)發(fā)展運動模式能力,以適應不同的操作情景;(2)提高完成技能目標的一致性;(3)學會經濟有效地控制技能的方法。
(三)情境干擾效應。威廉姆·巴廷 (William Battig,1979)發(fā)現情境干擾可能更有助于產生好的練習效果。在技能練習中練習環(huán)境或動作形式變化可以產生當情境干擾,情境干擾多的練習效果優(yōu)于情境干擾少的練習效果時,就產生了背景干擾效應(contextual interference effect)。在變換練習法的運用中,主要通過形成情境干擾效應來組織變換練習,對比情境干擾少的練習組或固定練習組,比較兩者的練習效果。
二、變換練習法在技能學習中的運用
多個經典實驗已證明變換練習法有助于技能學習,其訓練效果優(yōu)于固定練習法訓練效果。
Shea和Kohl以175牛頓的握力為學習目標,固定練習組只練習用175牛頓握力,變換練習組分別練習分別以125牛頓、150牛頓、200牛頓、225牛頓握力練習(練習中不包括175牛頓握力),兩個練習組練習次數相同。在175牛頓握力的保持和遷移測試中,變換練習組的握力準確性高于固定練習組。
Boyce 與 Delrey(1990)將變換練習法運用于技能熟練者的射擊練習中,結果表明在技能獲得階段,群組練習法效果優(yōu)于變換練習組,在技能保持階段兩組無顯著差異,但是在遷移練習中,變換練習組練習效果卻優(yōu)于群組練習組。
Giuffrida,Shea 與 Fairbrother(2002)將被試分為高低固定練習、群組練習和隨機練習六個組,以相同的相對時宜按鍵工作為目標動作。結果顯示:當動作參數一樣時,相同的練習方式增進一般動作程序學習;但當動作參數改變時,不同的練習安排方式有益于學習,其中隨機練習在動作表現獲得優(yōu)于群組練習組。
卓俊玲(2004)探討不同變異程度的練習安排對老年人的動作表現與學習的助益。將實驗者分為變異練習組、群組練習組和控制組,以十三段式 N字型相對時宜按鍵工作為練習目標,以代表動作穩(wěn)定性的變異誤差(VE)和動作準確性的絕對誤差(AE)為依變項。實驗結果在動作獲得期,變換練習組的VE值最高,控制組的AE值最低,而在動作保留測驗上,控制組的
VE 和 AE 值皆低于變異練習組。
三、變換練習法在操作技能訓練中的運用研究初探
變換練習法在技能學習中的運用已有諸多研究,研究結果皆表明變換練習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技能訓練方法,訓練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固定練習法。能否將變換練習法在技能學習中的上佳表現運用到操作技能訓練中,從而有效提高職業(yè)操作技能學習者的技能操作水平和應變能力,提升就業(yè)競爭力?筆者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定探索,現將研究成果整理如下:
(一)變換練習法的優(yōu)勢。練習的根本目的在于期望學習者能適應未來操作情境,提升工作領域新技能的學習能力。變換練習法通過變換練習環(huán)境和動作方式,能幫助練習者克服陌生的工作崗位環(huán)境和工作氣氛差異,盡快適應陌生的工作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同時,從遷移的角度看,通過體驗相同動作程序中不同要素的變化,增加圖式組合經驗,能加大動作遷移的可能性。
同時,變換練習法作為一種練習方法,還具有所有練習方法的共有優(yōu)勢,即能提升練習者感知覺的協調度,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增強動作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
(二)變換練習法的實驗組織。變換練習法意在“變換”二字,主要通過變換練習環(huán)境或練習動作形式形成情境干擾效應以組織變換練習。變換練習法的實驗組織程序一般包括如下步驟:(1) 選擇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包括粗大動作技能和精細動作技能,前者涉及大肌肉群活動,如職業(yè)操作技能訓練中的鉗工實訓等,后者涉及小肌肉群,如職業(yè)操作技能訓練中的刺繡等。筆者認為,在職業(yè)操作技能訓練中粗大動作技能適宜進行變換練習環(huán)境訓練,精細動作技能變換練習環(huán)境和動作形式皆適宜。(2) 被試選擇與分組:根據實驗目的,確定選擇技能初學者或技能熟練者進行變換練習法實驗。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被試分成組塊訓練組、序列訓練組、隨機訓練組(或固定練習組、變換練習組),進行分組訓練,每個組訓練的時間總量相同。其中選擇技能熟練者為被試實驗中需進行前側,根據被試前測成績采取匹配的方式進行分組,以減少被試前側成績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3) 組織情境干擾效應。變換練習法通過變換練習環(huán)境或變換練習動作方式來組織情境干擾效應。變換練習環(huán)境包括變換自然環(huán)境(如照明強度等)、變換練習氣氛、變換作業(yè)條件(如器械的位置、高度、長度、彈性度等)等。變換動作方式包括變換動作姿勢(方向、幅度等)、變換動作組合于項目順序等。(4) 實驗測驗。記錄各組每次練習的成績,形成每組練習曲線;練習結束后兩周,進行目標動作的保持測試;保持測試結束后進行新目標動作的學習,進行新目標動作的遷移測試。(5)數據分析。
(三)變換練習法教學實施指南。很多教師往往知道變換練習法是一種能提升職業(yè)操作技能訓練效果的教學方法,但是在運用過程中卻容易走入盲區(qū),影響該方法的教學效果。在應用變換練習法過程中應該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正確看待變換練習法在實訓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變換練習法的不同實施方法對實訓環(huán)境和實訓工種要求各異,因此,不能一味的追求“變換”,應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出發(fā)。變換練習法用得好、用得巧能提升練習效果,若用得不合適,反而容易導致學生形成不規(guī)范的技能操作。這種練習方法能改善實訓中學生枯燥厭學的情緒,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能通過改變練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面臨真實工作環(huán)境時的適應性;能提升教學中耗時費力的動作或動作組合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但是要注意的是,變換只是輔助練習的一種手段,不能舍本逐末,變換不宜太頻過繁,應落腳于練習。(2)在環(huán)境的變換中,要注意變換的安全性、簡易性和可行性,注意變換的漸進性,注重學生的成就體驗,切忌環(huán)境變換過于頻繁,只注重變換,不看重教學實際。(3)在動作形式的變換中,應注意保持動作的結構特點和程序。在動作形式組合變換中,應注意變換的動作組合形式操作程序相同或相似,形成動作形式組合難易梯度,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形成正確圖式,促進技能遷移。
變換練習法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應用模式,這是由于練習對象、練習條件等多種不同因素所決定的。變換練習法的職業(yè)操作技能中的運用應該因時因地設計。
參考文獻:
[1](美)瑪吉爾Olagill, R.A)著,張忠秋等譯.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第七版).(Motor Learning and Control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Seventh Edition) [M]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
[2] 武任恒,董圣鴻.職業(yè)教育心理學導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3] 武任恒,楊國柱,萬樹巍.西方操作技能理論研究的新進展[J].教育學術月刊,2010(08).
[4] 張雪臨,鐘明寶.變換練習法在體操教學與訓練中的運用[J].聊城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