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效魁
摘 要: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自信心是課堂高效的關鍵。
關鍵詞:自信心;高效課堂;提高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是否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能否表達出不拘泥于常規(guī)的思路和方法、能否勇于質疑問難是課堂是否高效的評價標準之一。如果學生缺乏自信,就很難做到這些。學生的自信心是十分脆弱的,一旦遭受挫折,就需要花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重建。因此,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關鍵在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上,教師要注意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清除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過程中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有了自信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更加勤奮,勁頭十足,才能保證課堂真正意義上的高效。
一、不要總是拿后進生與成績好的學生相比
教育心理學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每個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都應該從他們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出發(fā),而不是做其他學生的復制品。在同一個班級里,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可能很大,總有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或者跟不上,但他們也有自尊心,假如他們經常受到批評,經常與好學生相比較,久而久之,不但無益,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組織開展各種交流活動、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展示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長,比如在學生活動小組分工中讓善于表達的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結果,讓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完成實驗操作,讓思路嚴謹的學生做數據分析等。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成績優(yōu)秀者也不例外。長此以往,會鼓勵他們人人積極進取,提高自信心,從而促使其在學習上取得進步。
二、幫助學生化自卑為自信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自卑感就是個體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具有自卑感的人總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慚形穢,喪失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一個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將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與創(chuàng)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fā)揮作用。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學校,在這一階段最易產生自卑感:與同學的學習成績相比產生自卑;與同學的身高、相貌相比產生自卑;與同學的特長愛好相比產生自卑;與同學的家庭經濟條件、家長地位相比產生自卑……那么,如何使學生化自卑為自信呢?
1.練習正視別人
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在別人面前感到很自卑,感到自己很差,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信息,教師要善于及時捕捉這種情況,善加誘導,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
2.練習當眾發(fā)言
希爾說:“有很多思路敏捷、天資高的人,無法發(fā)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參與,而是他們缺少信心。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發(fā)言時,他們就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久而久之,他們會愈來愈喪失自信。”因此,教師要把機會盡可能多地讓給這些缺乏自信的學生,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
3.進行強化訓練
國外有的公司對推銷員進行崗前訓練,讓推銷員光著腳到公園,在聽眾圍觀中宣傳產品,一次不行,再來,直到在任何場合都泰然自若為止。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在學生上課前或其他行動前,首先讓學生高呼:“我能成功!我能行!”李云龍逢敵必亮劍的亮劍精神等,這些做法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自信心的培養(yǎng)或激發(fā)。有些教師借鑒這種做法讓每一個學生把自己和別的同學的閃光點寫上兩三點,寫完之后拿回來總結,再念給他們聽,此時每一個學生都喜出望外,特別是經常受批評的學生,發(fā)現他們還有這么多優(yōu)點,別的同學還這么看重他,因此他們的自信心也就增強了。在課堂上如能巧妙運用這一點,肯定、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即使有些觀點不一定準確,時間一長學生的自卑感會逐漸淡化。從我們實驗的效果來看,學生的確有了改觀,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能主動與同學、老師展開交流,參與實驗操作等課堂活動,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他們能力的提升,為高效課堂的推進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曾達福.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營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成功:教育,2012(0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