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茂春
摘 要: 本文以廣州東部農村中學菊泉中學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對第二課堂活動的實施情況和學生對第二課堂的認識等方面開展了問卷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討論,為學校有效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農村中學 第二課堂 活動狀況
一、引言
增城市新塘鎮(zhèn)菊泉中學創(chuàng)辦于1946年,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公辦學校。在第二課堂的開展上,怎樣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學知識、練技能、促發(fā)展呢?針對這一問題,課題組于2012年3月對菊泉中學在校學生進行了調研,并根據問卷結果進行了分析,對如何以學生為本建設良好有效的第二課堂活動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夠為類似農村中學同行提供一點經驗。
二、調查對象、方法及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為隨機選取的七年級、八年級部分學生。被調查的學生有146人,七年級、八年級各占50%。收集到不同類別的學生對第二課堂所持的不同認識與態(tài)度,以便制訂全面合理的實施方案。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在調查中共發(fā)放問卷146份,回收有效問卷13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5%。本次的問卷調查采取匿名問卷形式,確保調查問卷結果能夠盡可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感受。此外,還對部分老師及家長進行了個別訪談。
本次問卷內容概括為四個方面,共有16個題目,用Excel軟件統(tǒng)計處理后結果如下:
(一)第二課堂實施的環(huán)境氛圍。
菊泉中學于2008年創(chuàng)建了“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教學改革,使老師們真正減了壓,找回了久違的快樂與激情;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成了課堂舞臺的主角,潛能得到了有效開發(fā),學習興趣得到了大大提高;我們倡導不為分數(shù)而教,不以分數(shù)而評,卻能在中考中取得名列前茅的優(yōu)異成績,形成了鮮明的菊泉教育特色。此外,學校積極開展了多種類的學生活動,如每學期的籃球比賽、各科組的學生活動、校本課程和研究性學習、體育藝術節(jié)等。
通過問卷第一題分析可以得出,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當廣泛。主要集中圖音體及各科組拓展性的活動中,分別占到39.42%和46.83%,可見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是相當高的。
(二)學生對第二課堂的總體認識。
對于第二課堂活動內容和形式,主要是片面地認為第二課堂就是文藝、體育等校園娛樂活動。對于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關系,有42.68%的同學認為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同等重要;50.34%的同學認為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的有效拓展;只有8.12%的同學認為第一課堂重要,而第二課堂可有可無。由此可見,在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目中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這種期望值在上升。
在回答“您希望能從第二課堂學到什么”這一問題時,有63.12%的人選擇了“培養(yǎng)興趣,發(fā)掘專長”和“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兩項;僅有10.9%選擇了“對升學有幫助”這一項;3.2%的人沒想過;5.8%的人選擇了其他。雖然升學是初中學習的最終目標,但很多學生期望通過第二課堂使初中生活更多姿多彩。
(三)學生對目前學校開展第二課堂的態(tài)度。
對于學校目前的第二課堂活動,26.8%的同學認為“滿意,能學到很多東西”;54.5%的同學認為“基本滿意,但認為和上其他課沒多大差別”;16.62%的同學不滿意。學生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活動是走過場,學生真正學到的東西不多。78.4%的學生對于學校開設的第二課堂活動的看法普遍認為很好;83.2%的學生希望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能豐富多彩;65.1%的學生希望能從第二課堂中學到有用的東西,其中52.8%的人覺得課堂氣氛活躍,內容豐富;20.5%認為課堂沉悶,得不到放松。這對教師有效駕馭第二課堂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四)學生對第二課堂開展形式的選擇。
在對“第二課堂該如何開展”的回答中,52.15%的同學選擇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應該讓學生自主把握;36.6%的同學提出應該聽學生的,老師在旁給予指導;13.4%認為應該聽老師的;有4.5%的同學沒想過這一問題。可見,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學生的主體性逐漸培養(yǎng),他們希望課程設置能夠更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與需求。
三、思考與建議
(一)健全制度,總結經驗。
“第二課堂”由教學處進行原則性和指導性安排,由各年級和科級具體組織實施。把“第二課堂”教學納入教師的正常工作范圍,經常檢查教學情況,避免第二課堂活動存在走過場的問題,多傾聽意見,解決矛盾,并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二)以學生為本,開展自主第二課堂活動。
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開展活動時要多考慮學生的感受,多征求學生的建議。如科技班的學生提到:“開展第二課堂,可以讓我們多方面地發(fā)展,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也可以選擇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課程開發(fā),尋找并建構課程。
(三)轉變教師角色,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以前教師課堂總是“滿堂灌”,學生學習一直被動。樹立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原則。尤其在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中,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去活動、去探討、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交流、去總結、去檢討,使學生卸下沉重的心理負擔,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四)創(chuàng)造條件,合作教學。
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需要一定的物資設備,諸如場地、工具、圖書、儀器等。學校領導和管理人員應積極為活動的開展提供各種條件。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并不是局限在校園內的,需要學生接觸社會、融入社會。比如生物興趣小組,可以通過調查當?shù)氐睦诸惽闆r宣傳普及環(huán)保。通過這些活動,加強學校與家長、社區(qū)的聯(lián)系與合作,促進第二課堂的開展。
四、結語
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肯定,取得了初步的成就。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深入落實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加大對第二課堂的投入,進一步提高開展的水平,把第二課堂的開展變成菊泉中學的特色。
參考文獻:
[1]王曉如,贠大強.第二課堂與課堂教學關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1(1):86.
[2]令狐文生,金一鳴,李純清.高校第二課堂活動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高教論壇,2010(3):21-23.(編輯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