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巧
摘 要:數學科是初中階段的一個基礎學科,數學學科學不好,將直接影響到理、化等科目的學習。課堂教學作為教學主陣地,在數學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積極性;教學質量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可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與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相適應,通過我這幾年的教學研究,結合平常的工作,在此談談個人對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看法。
一、做好課前的準備,進行科學有效的預設
1. 認真研究學生和學情。
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應當對學生作出更為深入和具體的分析,為教師本人備課及實施所用。好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層次感,研討的核心問題和關鍵點等都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好的構思和創(chuàng)意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都需要對學生有真切的了解。比如去年我所教的班級整體水平要比其他兄弟班級要弱,每次集體備課時組內研究的較法和教學內容我都要進行一些調整,因為我要適應我班級的認知水平。事實證明這樣做效果很好,學生樂意去學,班級成績提高的很快。
2. 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出發(fā)點,作為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材每一處安排的出發(fā)點,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能就教材講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再采用由淺入深、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給學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機會,我在這方面有很深的體會,記得以前在講八年級中心對稱圖形--矩形這一節(jié)內容時,對教材理解不透,把握不準,總感覺教材一開始安排的以直角三角形繞其斜邊的中點旋轉180°得到矩形這個程序多此一舉,根本就沒去剖析這對理解“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這概念有什么幫助,等到學生練習時,總發(fā)現情況不好,學生對矩形中的一些知識點純粹的在死記而不理解,上課效率也很低,后來我就思考到底是哪出了問題?于是我就從新開始鉆研教材,從這一章的標題開始看起,終于發(fā)現了問題,原來是沒有理解教材安排的體系,沒有理解編者的意圖,這一章是“中心對稱圖形”,整章的教學內容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圍繞它展開的,由一個普通的三角形繞著一邊的中點旋轉180°后會得到平行四邊形,對于有一個角是90°的特殊的三角形繞其斜邊的中點旋轉180°后會得到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即矩形。有了這個理解和體會后再講菱形時就輕松多了,我從等腰三角形這樣一個特殊三角形入手,讓其繞者底邊的中點旋轉180°后得到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即菱形,再從它的特殊性入手和學生們一起探討菱形的特殊性質,這樣一來發(fā)現效果很好,學生掌握的很輕松,作業(yè)質量也很高。由此可見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材才能正確的把握和處理教材中的問題,才能確保課堂的有效性,才能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利用好初中數學閱讀課,注重提高學習能力和知識生成過程
1. 利用好數學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閱讀課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能力、學習能力,為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以及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首先告訴學生閱讀的范圍,指導學生閱讀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學會例題,也可以對例題進行改造。既完成練習,又復習舊知識;課堂后段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 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等邊對等角,可以先讓學生將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對折,讓學生發(fā)現它們相等這個特性,從而進一步提出結論的數學理論推導過程。并且學生可通過折痕得到添加輔助線的方法--作底邊上的高或頂角平分線或底邊上的中線去構造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通過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導出結論;同時,通過學生親手操作,學生還會發(fā)現等腰三角形軸對稱等特性。這樣便激發(fā)了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三、以新課標為指導,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互動和情感交流的過程
1.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數學。
體驗數學具有自然科學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現象都存在一定數量和空間關系,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語言及思維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學的基礎,生活離不開數學。
2.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處理師生間的關系。
他們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應把教學過程看成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的教任務實際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系統(tǒng)和發(fā)展自己的潛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統(tǒng)一的,是交往互動。
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 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