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
摘要:當前,我國的中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不夠,知之甚少,這種現象對我國民族音樂的教學與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中學音樂教育中關于民族音樂的教學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中學生對民族音樂缺乏興趣。本文主要探討關于“如何激發(fā)中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以便促進民族音樂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文中,筆者采用了“舉例法”、“邏輯論證法”等方法,期待通過對本專題的研究,了解我國民族音樂發(fā)展的現狀,總結如何激發(fā)中學生學習民族音樂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民族音樂 興趣 激發(fā) 中學生 探究
當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部分的民族音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因為一部分中學生對民族音樂缺乏興趣,很多的學生喜歡流行音樂。這其實也是當前很多教“民族音樂”的老師在積極思考的一個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讓課堂更加高效,這值得民族音樂老師探究。在本篇論文中,本人著重對“中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現狀”、“為什么要激發(fā)中學生對民族音樂興趣”以及“怎么樣激發(fā)中學生對民族興趣”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中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不濃厚
當前,很多的學生不喜歡民族音樂,他們普遍對民族音樂缺乏濃厚的興趣。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學生不喜歡民族音樂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第一,有的學生認為民族音樂已經過時了,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認為民族音樂不是現代人應該欣賞的藝術產品。第二,中學的音樂教師在教授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方法使用不當,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二、為什么要激發(fā)中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激發(fā)中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很重要,是民族音樂教學中不能夠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只有激發(fā)了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學生才能更加主動的學習民族音樂,加深對民族音樂的了解,推廣我國的民族音樂。這樣的話,就有利于民族音樂的教師進一步開展教學工作和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fā)展。
另外,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濃厚,就可深入的探究我國的民族音樂,學生也可能在今后從事相關的工作。而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民族音樂也受很多的人重視。中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濃厚,有助于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提升我國的軟實力。當前,受流行音樂的影響,我國的民族音樂受關注的程度在逐漸下降。
三、怎么樣培養(yǎng)中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上述論文分析了“現狀”與“原因”,這一節(jié),就結合我國民族音樂教學現狀,談一談“培養(yǎng)中學生對于民族音樂興趣”的各種方法。
(一) 音樂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
首先,作為傳授民族音樂的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因為,他們才是與學生最近的人。在很多的學校,也加大了民族音樂教學的力度。在中學,音樂教師是音樂素養(yǎng)的傳播者,音樂的感化者,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情趣”的人。傳授學生音樂知識,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情操,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上面談了音樂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那具體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音樂教師應該學會一門樂器,因為樂器是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音樂教師掌握樂器,有助于加深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也可讓學生了解我國漫長的樂器史,這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加深了學生對樂理知識理解。加深對戲曲的學習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國戲劇品種繁多,如黃梅戲、京劇等,學習戲劇,熱愛戲劇,也是一個音樂教師應該有的專業(yè)素養(yǎng)。音樂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加強專業(yè)知識與人文知識的學習,參加各種有關音樂的培訓與講座,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一味的枯燥無味的灌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 豐富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課堂上,音樂教師要有引入學生學習的能力。如課前欣賞一首琵琶鼓曲,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音樂課堂中來。同時,在上課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媒體播放很直觀的音樂藝術,或者提出一些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激活學生音樂細胞,讓學生真正享受課堂,而不是一味被動地適應課堂。另外,在音樂課堂中,不要單純的教授音樂知識,要將音樂教學與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感情相有機的結合,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培養(yǎng)學生欣賞藝術的能力。如在欣賞《二泉映月》時,就要讓學生自己去揣摩音樂中的思想感情,領悟這首音樂表達的時代內容,激起學生對黑暗社會的憎恨,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該重視學生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音樂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去表達“音樂”,闡述自己對音樂的看法,讓學生登臺表演戲曲節(jié)目或者音樂劇。
(三)將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表現手段有機的結合
在傳統民族音樂中,加入流行音樂元素,就可以更好的讓中學生接受。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接受能力,對我國的民族音樂進行適當的改編,多編制一些適合中學生的曲風,讓現代與傳統有機結合,豐富音樂教學的手段。
四、結語
培養(yǎng)中學生的音樂興趣是音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深化與拓展的內容。身在一線的音樂教師,要不斷的吸納與整合優(yōu)秀的“音樂教學資源”,讓音樂教學的模式有創(chuàng)新,有突破,為我國的民族音樂教學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徐亞飛.淺談中小學生對民族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J].音樂大觀,2013,(07).
[2]林佳楠.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J].音樂大觀,2013,(12).
[3]袁賁.淺談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J].長沙大學學報,2011,(01).
[4]王浪.淺談中學民族音樂教育[J].中國科技投資,2013,(17).
[5]許洪帥.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fā)展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朱晶林.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小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D].重慶:長江師范學院,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