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
[摘 要] 本文以蘇州市初二調(diào)研的一道試題為例,反思試卷講評課中該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師的“教”讓道與學生的“思”,讓數(shù)學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綻放,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 試卷講評;有效教學;數(shù)學思維
問題的提出
試卷講評課作為一種重要的課型,在彌補學生的知識漏洞、完善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方法體系、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在試卷講評課中,作為教師,應(yīng)恰當?shù)匕盐铡敖獭钡亩龋瑥亩鴮崿F(xiàn)學生很好地“思”,“思”出真諦,使課堂的有效性甚至是高效性得以更好地體現(xiàn).
試題與講評建議
題目 (蘇州市2013—2014初二數(shù)學基礎(chǔ)調(diào)研試題)如圖1所示,在邊長為1的正方形ABCD中,點G是BC邊上任意一點(不同于端點B,C),連結(jié)AG,過B,D兩點作BE⊥AG,DF⊥AG,垂足分別為點E和點F.
(1)求證:△ABE≌△DAF.
(2)若△ADF的面積為,試求BE-DF的值.
調(diào)研測試的結(jié)果
統(tǒng)計本校初二3個班99名學生,此題的平均分為(1)班3.5分,(2)班3.3分,(3)班3.1分. 第一問證明三角形全等,幾乎人人會做,這也意味著第二問的平均分約為0.5,0.3,0.1. 換句話說,第二問只有1~2個學生能正確解答,說明學生解決這個數(shù)學問題解得很不理想.
學生的困惑
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中,有3個學生答對此題. 通過對30名學生解題思路回顧與反思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解決第二問時遇到的困惑是:△ABE≌△DAF ,BE2+DF2=AF2+DF2=AD2=1,AF·DF=,這三個條件如何轉(zhuǎn)化?由于無法找出“已知”與“所求”之間的“紐帶”,只得中途放棄. 另外,不少同學表示由于該題是試卷最后一題,根據(jù)“經(jīng)驗”,應(yīng)該很難,就簡單思考后放棄了.
試題的來源
此題來源于蘇科版八上第三章中心對稱圖形P101的習題12:在正方形ABCD中,點E,F(xiàn)分別在AB,BC上,且AE=BF,AF與DE交于點G. 從所給的條件中,你能得出哪些結(jié)論?為什么?
分析 試題的背景與課本習題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試題是對習題的進一步探究,臺階少了,使學生沒有了解題的抓手,感到手足無措.
講評過程實錄
師:通過運用AAS不難證明△ABE≌△DAF,從而有對應(yīng)邊相等,對應(yīng)角相等. 第一問作為第二問的鋪墊,在此基礎(chǔ)上如何求BE-DF的值?
生:因為△ABE≌△DAF,所以BE= AF. 因為AB=AD=1,所以BE2+DF 2=AF 2+DF 2=AD2=1. 因為S= ,所以AF·DF=,(BE-DF)2=(AF-DF)2=AF 2-2AF·DF+DF 2=1-=,所以BE-DF==.
師:通過全等代換,結(jié)合正方形的邊長為1和三角形的面積為,能計算出正確答案. 此解法假如通過換元,其本質(zhì)便是利用ab=和a2+b2=1求(a-b)2的值. 你們能告訴老師,考試時大家的“解題障礙”在哪兒嗎?
生:BE 2+DF 2=AF 2+DF 2=AD2=1,△ADF的面積為,即AF·DF=都能列出來,不過,由于它是最后一題,總覺得應(yīng)該很難,所以就匆匆放棄,沒想到其實……
師:冷靜和細心是考試獲勝的關(guān)鍵因素,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成功地找到條件背后的關(guān)系,才能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有沒有其他做法?
學生沉默了些時間……
師:同學們想了這么長時間,能告訴我在想什么嗎?
生:由△ABE≌△DAF可得到BE=AF,DF=AE,所以BE-DF=EF.
師:那么,如何求EF?
生:通過構(gòu)造“勾股定理弦圖”(如圖2所示),求EF的值相當于求小正方形EFHJ的邊長. 因為△ADF的面積為,所以小正方形EFHJ的面積為1-×4=,所以EF==.
[D][C][A][B][F][E][G][圖2][H][J]
師:能不能在此基礎(chǔ)上自編一道題?
生:簡單?。ㄔ趫D2的基礎(chǔ)上)延長DF交AB于點K,如圖3所示,能否證明AK=BG?
[D][C][A][B][F][E][G][圖3][H][J][K]
生:可以構(gòu)造全等三角形從而得到對應(yīng)邊相等,可以發(fā)現(xiàn),與課本習題剛好形成“逆命題”!
師:精彩!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看來,大家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進入“題目”了!
至此,這一問題的講評訂正基本結(jié)束了,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在思考、相互合作、展示交流,并體會著問題和方法的不斷演變,從而真正地抓住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反思
考題千變?nèi)f化,但萬變不離其宗. 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把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根深植于教材,汲取例題、習題中的營養(yǎng),使數(shù)學教學這棵大樹永遠年輕;在數(shù)學教學的旅途中,不經(jīng)意從例題、習題中掬起一汪活水,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這汪活水深處有一方湛藍的天. 在試卷講評課中,只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處處留意,就可以從教材中找出試題的“原型”,還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會學生學會思考這些有用的教學素材.
1. 試卷講評要挖掘?qū)W生的“試場障礙”
所謂“試場障礙”,是考試時學生因為緊張、恐懼等心理導致自己不能正確解決問題的一種現(xiàn)象,這個問題如果放在平時練習也許能夠解決. 試卷講評課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考試心理問題,以及考場里的突發(fā)問題. 如上述試題,即求BE-DF的值,80%的同學都知道用△ABE≌△DAF,S=以及邊長為1這三個條件,但最后算出正確答案的卻只有1~2人.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其實是在考場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下,學生的心理因素不過硬造成的. 雖然知道BE 2+AE 2=1,AF 2+DF 2=1,AF·DF=,卻不能靈活運用△ABE≌△DAF所帶來的等價轉(zhuǎn)換,這樣的學生占了大半. 所以,在分析此問題時,筆者認為,教師要“教”,不如引導學生“思”出問題的關(guān)鍵——利用ab=和a 2+b 2=1求(a-b) 2的值. 學生只有主動參與解題活動,通過知識同化,思維碰撞,自己“思”得解題方法,才能提高解題技能、提升思維水平、激揚數(shù)學興趣,讓數(shù)學學習由苦變樂.endprint
2. 試卷講評要挖掘?qū)W生的“解題能力”
本節(jié)課沒有“精彩紛呈”的情景裝飾,也沒有渲染夸獎的浮夸之風,而是實實在在落實教學目標.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旨在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fā)展數(shù)學應(yīng)用意識,提高數(shù)學解題能力. 如果在試卷講評課中,教師對于學生做錯的題目總是仔細地“教”,“教”思想、“教”方法、“教”變式,那么,學生的學習只能處于初級的模仿階段,缺乏自己的“思考”,遇到新的問題只能“舉步不前”. 事實上,作為學生,如何學會自主思考,使新問題迎刃而解,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試卷講評時,筆者不是告知學生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而是考慮給學生“思”出問題的關(guān)鍵——“圖形”,通過構(gòu)造“勾股定理弦圖”使問題輕松解決,通過延長DF交AB于K,實現(xiàn)與課本習題的“回歸”. 讓出時間,讓出空間,從而讓出精彩,這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所以,教師“少”教一些并不意味著自身或?qū)W生會有損失,相反,教師應(yīng)多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思”出本質(zhì),從而使教學促進學習,而不是控制學習效果. 這樣,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定會綻放無窮的魅力!
3. 試卷講評要挖掘?qū)W生的“說題思維”
在試卷講評課中,讓學生自行說題、解題,有時比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教”,效果更好,因為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分析,更貼近他們的思維習慣,也更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 教師則只需點評,關(guān)鍵的地方示范板演. 說題是學生運用數(shù)學語言口述理清思維脈絡(luò),對知識方法進行選擇加工的知識構(gòu)建過程. 它不僅有利于數(shù)學知識的鞏固和應(yīng)用,還有利于學生推理論證思維的形成. 通過說題訓練的教學,讓學生大膽開口,能很好地暴露學生思維的全過程,有利于教師隨時掌握知識基礎(chǔ)、能力水平,取得較好的效果. 說題可設(shè)置以下問題鏈:(1)此題的解法是什么,怎么想出來的?(2)難點在哪里?關(guān)鍵是哪一步?(3)能找到更好的解題途徑嗎?能否尋求“一題多解”呢?(4)這種方法能推廣嗎?(5)通過解決這個問題,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發(fā)?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教學活動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的教學新理念.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應(yīng)“日省”如何適度地“教”,給學生“思”的空間:自主探究,學會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思維加工.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xiàn)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學會方法,真正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切實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endprint
2. 試卷講評要挖掘?qū)W生的“解題能力”
本節(jié)課沒有“精彩紛呈”的情景裝飾,也沒有渲染夸獎的浮夸之風,而是實實在在落實教學目標.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旨在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fā)展數(shù)學應(yīng)用意識,提高數(shù)學解題能力. 如果在試卷講評課中,教師對于學生做錯的題目總是仔細地“教”,“教”思想、“教”方法、“教”變式,那么,學生的學習只能處于初級的模仿階段,缺乏自己的“思考”,遇到新的問題只能“舉步不前”. 事實上,作為學生,如何學會自主思考,使新問題迎刃而解,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試卷講評時,筆者不是告知學生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而是考慮給學生“思”出問題的關(guān)鍵——“圖形”,通過構(gòu)造“勾股定理弦圖”使問題輕松解決,通過延長DF交AB于K,實現(xiàn)與課本習題的“回歸”. 讓出時間,讓出空間,從而讓出精彩,這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所以,教師“少”教一些并不意味著自身或?qū)W生會有損失,相反,教師應(yīng)多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思”出本質(zhì),從而使教學促進學習,而不是控制學習效果. 這樣,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定會綻放無窮的魅力!
3. 試卷講評要挖掘?qū)W生的“說題思維”
在試卷講評課中,讓學生自行說題、解題,有時比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教”,效果更好,因為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分析,更貼近他們的思維習慣,也更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 教師則只需點評,關(guān)鍵的地方示范板演. 說題是學生運用數(shù)學語言口述理清思維脈絡(luò),對知識方法進行選擇加工的知識構(gòu)建過程. 它不僅有利于數(shù)學知識的鞏固和應(yīng)用,還有利于學生推理論證思維的形成. 通過說題訓練的教學,讓學生大膽開口,能很好地暴露學生思維的全過程,有利于教師隨時掌握知識基礎(chǔ)、能力水平,取得較好的效果. 說題可設(shè)置以下問題鏈:(1)此題的解法是什么,怎么想出來的?(2)難點在哪里?關(guān)鍵是哪一步?(3)能找到更好的解題途徑嗎?能否尋求“一題多解”呢?(4)這種方法能推廣嗎?(5)通過解決這個問題,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發(fā)?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教學活動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的教學新理念.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應(yīng)“日省”如何適度地“教”,給學生“思”的空間:自主探究,學會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思維加工.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xiàn)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學會方法,真正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切實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endprint
2. 試卷講評要挖掘?qū)W生的“解題能力”
本節(jié)課沒有“精彩紛呈”的情景裝飾,也沒有渲染夸獎的浮夸之風,而是實實在在落實教學目標.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旨在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fā)展數(shù)學應(yīng)用意識,提高數(shù)學解題能力. 如果在試卷講評課中,教師對于學生做錯的題目總是仔細地“教”,“教”思想、“教”方法、“教”變式,那么,學生的學習只能處于初級的模仿階段,缺乏自己的“思考”,遇到新的問題只能“舉步不前”. 事實上,作為學生,如何學會自主思考,使新問題迎刃而解,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試卷講評時,筆者不是告知學生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而是考慮給學生“思”出問題的關(guān)鍵——“圖形”,通過構(gòu)造“勾股定理弦圖”使問題輕松解決,通過延長DF交AB于K,實現(xiàn)與課本習題的“回歸”. 讓出時間,讓出空間,從而讓出精彩,這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所以,教師“少”教一些并不意味著自身或?qū)W生會有損失,相反,教師應(yīng)多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思”出本質(zhì),從而使教學促進學習,而不是控制學習效果. 這樣,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定會綻放無窮的魅力!
3. 試卷講評要挖掘?qū)W生的“說題思維”
在試卷講評課中,讓學生自行說題、解題,有時比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教”,效果更好,因為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分析,更貼近他們的思維習慣,也更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 教師則只需點評,關(guān)鍵的地方示范板演. 說題是學生運用數(shù)學語言口述理清思維脈絡(luò),對知識方法進行選擇加工的知識構(gòu)建過程. 它不僅有利于數(shù)學知識的鞏固和應(yīng)用,還有利于學生推理論證思維的形成. 通過說題訓練的教學,讓學生大膽開口,能很好地暴露學生思維的全過程,有利于教師隨時掌握知識基礎(chǔ)、能力水平,取得較好的效果. 說題可設(shè)置以下問題鏈:(1)此題的解法是什么,怎么想出來的?(2)難點在哪里?關(guān)鍵是哪一步?(3)能找到更好的解題途徑嗎?能否尋求“一題多解”呢?(4)這種方法能推廣嗎?(5)通過解決這個問題,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發(fā)?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教學活動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的教學新理念.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應(yīng)“日省”如何適度地“教”,給學生“思”的空間:自主探究,學會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思維加工.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xiàn)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學會方法,真正把學生從“題?!敝薪夥懦鰜?,切實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