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瀟懿
摘 要: 在小學美術階段,色彩教學在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從無到有的緩慢發(fā)展過程,是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想認識的學習時期。這個時期,學生對于色彩的認識,以及基礎知識的理解,都是很表象的,大多來自于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教師教授的相關知識點。如何在色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加深對相關基礎知識的認識,以及運用到自己實際美術創(chuàng)作中,是每個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色彩教學 色彩運用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
一、重視學生對色彩的感受
在接受小學教育之前,學生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色彩訓練和學習,因此對于色彩的感受大多為本能的認識。這些認識大部分和他們的生活經歷,以及人類原始記憶有著一定的關系。學生在對色彩沒有認識的基礎上,往往他們的感受來得更直接、更感性,這是成人無法比擬的。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畫出來,完完全全地表現自己的情感,這才是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美術教學。
在一年級色彩教學中,當我給出大自然中的風景圖片,讓學生說說其中都有哪些色彩時,我預想的答案沒有出現。學生給了我很多意外的答案,如花朵上的顏色,不僅說出了花朵身上的顏色,還給出了花瓣尖端部分的顏色,這是成人都很難觀察和感受到的。
二、色彩基礎知識傳授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的基礎知識相當豐富,如何向學生傳授這些知識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重視知識點的內容結構,采取適合學生理解的教學手段,從而讓他們在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如在《三原色三間色》一課中,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幾句話就概括了,如果平淡無味地直接告訴學生,其效果可想而知,學生對它肯定不會形成具體的印象,更談不上理解。這節(jié)課上,學生認識到了原色調配間色的過程,明白了原色和間色的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效果還算理想。在隨后作業(yè)中,問題逐步出現了,很多學生面對水粉顏料感到盲然,經常忘記如何調配,或者根本想不到調配顏色進行繪制,往往直接用顏料中已有的間色繪畫。這就沒有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中不應該只讓學生知道這些色彩的知識,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動手運用它,進而熟練掌握它。
在美術色彩如何傳授的問題上,總結出以下幾點:1.切不可把色彩的基本知識不求理解地傳授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知道意思,又要學會、學懂、學得明白。2.現在美術課堂教學日漸依賴多媒體設備,教師在課件制作方面下足了工夫,但是在精美的、煞費苦心的課件背后,教師是否真正了解它帶來的效果呢?就本節(jié)課而言,第一次課,我覺得過多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沒有實際感受到色彩活躍在紙上的魅力。在第二次教學中,我適時改變了教學思維,將美術課堂還原到最原始的狀態(tài),就像工藝師傅手把手教徒弟一樣,我一邊做一邊講解,通過實際操作,學生體會到了紙上藝術的魔力,更直觀地了解了相關知識。3.教師作為一節(jié)課的“導演”、“編劇”、“制片人”等,應關注到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心理感受,及時的溝通與了解是上好每一節(jié)美術課的關鍵。本節(jié)課中我在學生動手調色的過程中,不斷巡回指導學生,每每有不懂和不明白的地方,我都及時解答,了解他們的心理訴求,不把問題留到課后,做到當堂課的問題當堂課解決,讓學生充分理解基礎理論知識對繪畫的重要性。在課堂上站在學生視角,才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知識。
三、提高學生運用色彩的能力
在目前色彩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知識和技法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導致實際運用中表現不佳,浮于理論層面。色彩教學在傳授基礎知識和相關技法的同時,教師更應該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和技法,以便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應用能力。那么如何讓學生學會運用呢?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放手將課堂還給學生
在《畫性格》一課中,我大膽將課堂放手給學生。首先,我讓四個組長自主討論每個小組成員的性格特征,然后讓組長把討論結果記錄下來。接著我讓他們根據記錄下來的內容,用色彩表達自己或他人的性格特征。在這之前,我并未講過每種色彩表達的性格特征,所以學生腦中沒有固有理論知識的束縛,很多都是發(fā)自內心的對色彩的感受,以及互相討論交流出來的結果。比如,很多學生都認同“紅色”代表“爆性格”,“藍色”代表“文靜性格”等。這些結論與書本上傳授的知識相似,但是這是學生在實踐中自我發(fā)現學習而來的,更深刻,并且運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2.利用好范畫
在實際教學中,我以一年級《七彩生活》為例,簡單敘述下我對范畫在色彩教學中的一些觀點和想法。
本節(jié)課初我運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簡單欣賞日常生活中充滿各種色彩的圖片,目的是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色彩之美,進而能運用色彩。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期間出現了問題,很多同學不知道如何運用剛才看到的東西,一些同學大叫太難了,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時范畫就派上了用場,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其他學生的范畫,從同齡人的繪畫作品中吸取營養(yǎng),這比教師用成人的方法示范要好得多。教師常以成熟的技法表現,讓學生產生距離感,覺得無法達到教師的水平,而運用學生的范畫更貼近學生,更易讓他們樹立起信心。在這期間,教師應該適時地講解與指導,并且可以找?guī)讉€學生上來畫一畫,給學生看一下,既然他們能畫好,那么其他同學就會覺得自己也能畫好。我總結了范畫運用應該解決的幾個問題:1.克服畏難情緒,樹立學生信心。2.仔細觀察體會,自我發(fā)現問題。3.虛心學習比對,掌握技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