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丹
[摘要] 基層部隊每年都有部分中級干部退休,其平均年齡為50余歲,軀體狀況普遍較好、精力充足,但其存在較多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是角色適應不良、焦慮癥、人際敏感、孤獨失落、敵對偏執(zhí)。通過分析上述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本研究針對性地提出促進心理健康的干預對策,維護了基層部隊退休中級干部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為更好地開展基層部隊退休中級干部心理健康服務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關(guān)鍵詞] 基層部隊;退休中級干部;心理問題;干預對策
[中圖分類號] R395.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6(c)-0161-01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retired intermediate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units
CAI Li-dan
Health Center of the PLA 66294 Army,Beijing 100042,China
[Abstract] Some intermediate cadres are retired every year in grassroots units.Their average age is more than 50 years old,Their body is generally better and more energetic,but there are man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them,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role maladjustment,anxiety,sesi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loneliness and frustrated,hostility and paranoia.The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o pertinently put forward to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to maintai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grassroots units retired intermediate cadr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It provides reference basis for better develop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 for the retired intermediate cadres at grassroots unit.
[Key words] Grassroots units;Retired intermediate cadres;Psychological problems;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隨著軍隊干部隊伍建設的需要,基層部隊每年都有部分中級干部退休。與軍隊干休所中離退休高級干部不同,其平均年齡50余歲,因多種原因,退休后未能及時移交到地方;其軀體狀況普遍較好、精力充足,卻常因身體不適前來就診。近年來,通過從心理學角度進行觀察與分析,結(jié)合退休中級干部的具體特點,深入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況及常見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了促進退休中級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對策。
1 基層部隊退休中級干部常見心理問題
1.1 角色適應不良
基層部隊干部退休后,生活工作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折,失去了緊張、規(guī)律、有節(jié)湊的生活,一時難以適應這種“清閑”;由組織紀律嚴明的軍隊集體到自由散漫的老百姓的轉(zhuǎn)變,失去歸屬感;在社會、家庭中所肩負的責任也發(fā)生變化,由“主角”逐漸轉(zhuǎn)變?yōu)椤芭浣恰盵1];經(jīng)常由于沒有在位時那種很強的尊重感和敬畏感而自尊受到傷害,導致退休干部角色的適應不良[2];依戀既往的生活習慣,較少接觸新事物、新觀念,對周圍事物看不順眼,又不得不違心遵從。主要表現(xiàn)為:無所適從、茫然感、急躁、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失望、甚至痛苦、心理沖突或心理矛盾。
1.2 焦慮癥
由于中級干部退休后急切想再干番事業(yè)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又沒有社會經(jīng)驗,一時不知如何下手;對新環(huán)境中一些即將來臨的、可能造成的危險和災禍缺乏應對方法,在主觀上出現(xiàn)一種緊張和不愉快的情緒;對自己失去既往的社會、醫(yī)療、朋友等關(guān)系感到不知所措,認為自己被組織、同事拋棄而心生不悅;軀體不適,影響睡眠及心理健康[3],導致睡眠障礙與軀體不適的惡性循環(huán),引起內(nèi)心煩悶。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緊張、情緒不穩(wěn)、心慌疲憊、失眠多夢、神經(jīng)質(zhì)、有時出現(xiàn)軀體不適的癥狀。
1.3 人際敏感
退休干部既往有較好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關(guān)系,讓其充滿活力,退出工作崗位后,社會地位降低,影響力下降[4],擔心別人輕視自己;在往日的工作中已習慣于發(fā)出指令且養(yǎng)成了強烈的自尊心理和優(yōu)越感,退休后,雖然情況有所改變,但其仍然希望能一如既往地指揮他人,一旦不如意,便會遷怒于人;部分退休干部看不起仍在職的同事,認為他們水平不如自己,當面表揚,背后說風涼話,挖苦諷刺他人;部分人對周圍人員及家庭成員要求過高,懷疑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變化,易猜疑、好爭斗,稍不如意就小題大做,爭吵不休;在既往緊張有序的日常生活中,社會交往本來就較窄,退休后更忽視人際交往。主要表現(xiàn)為:猜忌成癖、捕風捉影,節(jié)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抬杠吹牛,逢場作戲、虛心假意,自命不凡、拒絕拓展人際關(guān)系。
1.4 孤獨失落
多數(shù)同志退休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且這種失落感不僅表現(xiàn)在物質(zhì)上、經(jīng)濟上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待遇上,更為重要的是表現(xiàn)在精神上、社交上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心理上[5]。離職后由指揮者轉(zhuǎn)為被動服從者,驟然感到生活天地變得狹小,使其心理上感到不平衡[6],又只得擁有高權(quán)力距離傾向[7],對當權(quán)者表現(xiàn)極力順從;體驗到失去地位、權(quán)力、社會關(guān)系后,自感人生價值貶低感和不公平感;權(quán)力欲導致其仍積極參與單位及周圍事件的處置,卻又不能得到別人的采納而倍感失落;自認為身體精神狀況尚可,但又難尋求到適宜的工作崗位,使其心理上派生了孤獨、失望、空虛感。主要表現(xiàn)為:悵然若失、坐臥不安,心煩意亂、孤獨難耐,焦慮抑郁、沉默寡言,表情冷淡、空虛寂寞。
1.5 敵對偏執(zhí)
部分退休中級干部體健氣盛,依然保持以往的權(quán)力感,離開工作崗位,使其產(chǎn)生地位、權(quán)利的“被剝奪感”而產(chǎn)生狹隘行為;一些人非完全自愿離開部隊,因此懷恨在心,對待昔日組織及同事不愿相容且想對抗;總感覺別人存心不良,認為周圍人會算計自己,從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愿望,過分警惕地防備他人;對別人的成績嗤之以鼻,妒火中燒,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或?qū)め厾幊?;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不容他人對自己的的權(quán)威性進行挑戰(zhàn);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fā),主觀片面性大。主要表現(xiàn)為:敏感多疑、仇視對抗;心胸狹隘、病態(tài)嫉妒;固執(zhí)死板、過分自負。
2 常見心理問題干預對策
endprint
2.1提前介入,促進角色轉(zhuǎn)變
退休干部都不同程度地經(jīng)歷3個時期的變化:退休前期的期待期、退休期間的調(diào)整期、退休后的適應期[8],因此醫(yī)務人員應盡早介入,在中級干部退休前就及時進行心理宣教,利用看病、巡診時的接觸機會,幫助其正確看待退休,使其認識到這是一個自然的、正常的、人生必經(jīng)的過程,為其退休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以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退休干部也應該調(diào)整心態(tài),客觀認知角色期待,面對現(xiàn)實、審時度勢,根據(jù)自己的角色變化,采取相應的言行方式,并及時去適應自己的角色變化,使自己在行為時用適當?shù)难哉Z提出符合自身身份的要求,能以輕松的心情、恰當?shù)慕巧捕纫院蟮耐诵萆睢?/p>
2.2 積極疏導,培養(yǎng)淡定的心境
醫(yī)務人員要注意觀察退休干部情緒的變化,情緒是心理因素中對健康影響最大、作用最強的成分,情緒影響心境。在進行心理疏導時,要掌握退休中級干部心理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疏導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同其交流時,要讓其明白退休是人生過程中的一個站點,是有一個適應過程的,不必過于緊張和焦慮;出現(xiàn)失落、低迷、煩躁或焦慮等消極情緒時,可以向家人、朋友、醫(yī)生適時合理宣泄;學會適當?shù)刈晕艺{(diào)節(jié),使自己能夠保持積極樂觀、平和淡定的心境;要培養(yǎng)健康的情緒,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把握情緒緊張的適度,調(diào)節(jié)心理平衡;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大的情緒波動而引起不必要的疾病,出現(xiàn)軀體癥狀時及時就診治療;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保持愉悅的心境,逐漸培養(yǎng)和建立心理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3 加強溝通,和諧人際關(guān)系
根據(jù)退休干部可能易發(fā)生的心理問題,醫(yī)務人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多走動、多傾聽、多啟發(fā)”的心理溝通活動[9]。積極動員退休干部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進行溝通,Brissett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的提高使人更傾向于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壓力,適應環(huán)境。鼓勵退休干部走出去,融入群體中,幫助其建立新的群體關(guān)系,從這種人群關(guān)系中尋找新樂趣。待人要真誠,用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避免猜忌。注意行為及言語的分寸,不可講話刻薄、態(tài)度孤傲,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結(jié)交朋友的機會,妨礙了人際關(guān)系的拓展。應該積極參加朋友及家人組織的活動,遇不順心、煩惱事時及時向他們溝通排解,做到在家與親人和睦相待,在外與朋友融洽相處。
2.4 培養(yǎng)興趣,確定生活目標
干部退休后要采取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積極培養(yǎng)多種業(yè)余愛好與興趣,這些愛好和興趣有利于消除寂寞,充實自己的生活。正確看待地位、權(quán)力、社會關(guān)系的改變,確定自己的生活目標,要明白與其尋找失落的輝煌,不如昂首拓寬未來的路,退休應該是人生的又一起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等待去開拓,去創(chuàng)造。正確面對社會環(huán)境,要積極主動應對,研究表明,成熟型應對方式可以減少情緒衰竭,提高個人成就感[11],要積極重返社會,發(fā)揮余熱,熱心公益事業(yè),努力尋找適合自身能力的新工作,國內(nèi)有研究顯示離職后繼續(xù)兼職者抑郁程度低于未兼職者[12],只要忙碌起來,就不會空虛,就少有無用感、失落感,就能有所作為。
2.5 曉之以理,克服敵對偏執(zhí)
對待有敵對偏執(zhí)心理的退休干部,醫(yī)務人員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對其講解敵對偏執(zhí)心理的危害性,科學系統(tǒng)地幫助其提高認知。在接觸中與其真誠相見,以誠交心,在相互信任的基礎(chǔ)上交流感情,坦率地向其指明其自身存在的人格障礙的性質(zhì)、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心理狀態(tài)有正確、客觀的認識,并產(chǎn)生要求改變自身缺陷的愿望。鼓勵其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訓練,尋求友誼和幫助,同時在交往中也應多給予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培養(yǎng)真誠寬闊的胸懷,克服敵對偏執(zhí)心理;學會自我控制、自我治療方法,克服非理性觀念,處世待人之際時刻自我提醒和警告,自我疏導,控制不良情緒的發(fā)生,謀求心理上的舒暢和平衡。
總之,對上述各種心理狀態(tài)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較好地幫助了基層退休中級干部有效地應對各種心理問題,促進了退休干部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其生活質(zhì)量,也為其更好地開展基層部隊退休中級干部心理健康服務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1]董莉,邴潔,尹丹衛(wèi).離退休干部的心理問題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5,2(13):1179-1180.
[2]李姣彥,崔清杰.軍隊離休老干部心理分析及對策[J].中國保健,2009,17(35):1878-1879.
[3]王莞爾,高和,崔麗,等.軍隊飛行員睡眠狀況調(diào)查[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2,37(2):141-145.
[4]邵綴芬,應黎鴻,林亞,等.軍隊退休干部心理問題分析與干預對策[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1,32(6):399-400.
[5]楊海霞.軍隊離退休干部主要心理問題及治療[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2,29(1):72.
[6]邢會榮.軍隊離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測評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07,5(5):10-12.
[7]段錦云,黃彩云.個人權(quán)力感對進諫行為的影響機制:權(quán)力認知的視角[J].心理學報,2013,45(2):217-218.
[8]劉艷麗,朱在卿.心理問卷調(diào)查軍隊離休干部的心理特征[J].中國臨床康復,2003,27(7):3760-3761.
[9]謝同虎,陳靜舟.作好高齡老干部醫(yī)療保健工作的體會[J].人民軍醫(yī),2012,55(9):903.
[10]Brissette I,Scheier MF,Carver CS.The role of optimism in social net-work development,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during a life transition[J].J Pers Soc Psychol,2002,82(1):102-111.
[11]劉毅,吳宇駒,邢 強.教師應對方式影響職業(yè)倦怠:教學效能感的中介效應[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30(5):36-40.
[12]楊曉秋,任素琴,錢遠宇,等.部隊離退休老年人抑郁情緒的相關(guān)因素調(diào)查及干預措施[J].現(xiàn)代護理,2005,11(6):429-431.
(收稿日期:2014-04-21本文編輯:許俊琴)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