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小學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成為當前作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F(xiàn)代信息技術為作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彌補了傳統(tǒng)作文教學單一和低效的不足,有利于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優(yōu)化作文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寫作興趣,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開發(fā)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寫作;發(fā)揮主體作用,增進師生感情交流;優(yōu)化習作評價,提高協(xié)作創(chuàng)新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進行有效整合,使學生徹底改變原有的畏難情緒,樂于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給每位學生鋪設提高習作水平之路。
關鍵詞: 信息技術 作文教學 習作水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長期以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一直存在“高投入、低收效”的現(xiàn)象。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改變了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強化作文教學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將習作目標和內容界定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闭б豢?,這個目標很容易實現(xiàn),然而,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我們時常聽到老師們感嘆:作文教學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孩子受到活動范圍、文化視野等方面的限制,作文內容空洞、敘述平淡、語言無味等問題突出,一提起寫作文,心里就很害怕,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蒙上“畏難”寫作的陰影。將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有效整合,通過聲音、文字、圖像等手段,促使學生將自己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體驗到寫作的快樂。
將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相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運用貫穿作文教學的全過程,增強作文教學效果,通過聲音、文字、圖像等,促使學生將自己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促使學生發(fā)散思維,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馳騁。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教學過程設計為學生主動獲取相關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因此,基于課程整合思想的教學模式,應以教學設計理論、素質教育理論、情景化教學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理論為依據(jù),構建師生平等交往互動、互惠的新型教學模式,即情境激趣—觀察感知—自主練習—交互評改。在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整合的實踐中,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運用信息技術再現(xiàn)生活場景,激發(fā)寫作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是學生積極學習的先導。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對于許多事物都感到新鮮、有趣,從而趨向于接觸它們、認識它們和掌握它們,學習就會學得輕松而富有成效。多媒體計算機的視頻、音頻等功能,將圖畫、文字、聲音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形象,調動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全方位地刺激感官,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習作興趣,從而自主地參與到習作中。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作文教學
恰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可以優(yōu)化作文教學。小學語文作文一般有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等類型的作文。相對而言,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寫人物類作文因為無法在課堂上再現(xiàn)人物原貌、指導學生觀察,學生缺乏有效的觀察和教師的引導,難度較大。此時,信息技術恰恰在這方面可以發(fā)揮其優(yōu)勢,幫助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取材。
三、運用信息技術拓展資源,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作文指導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小學作文教學中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生活面不深、不寬,難以建立起高質、豐富的素材庫,以至于出現(xiàn)無話可說、內容貧乏現(xiàn)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信息技術資源豐富,信息傳遞快捷全面,為學生提供了精彩紛呈的生活畫卷和生動活潑的知識長廊。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素材提供了更便捷、更廣闊的渠道。網(wǎng)絡有著海量存儲和覆蓋全球的傳播范圍,它創(chuàng)造的虛擬空間可以讓你足不出戶便了解天下事,獲取各種知識與信息。學生可憑自己的慧眼自主地獲得感知,通過發(fā)散思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利用計算機自由創(chuàng)作
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chǎn)生出使兒童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庇纱丝梢?,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當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時,他們就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情愉快地練筆。讓小組合作,說一說、議一議,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興趣更濃。
五、交互評改,促進合作交流。
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變革傳統(tǒng)寫作教學“學生寫、教師改”的評改方式,提倡學生間的交流與評改,提出“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等具體要求。以往我們曾嘗試通過課堂內外、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的習作有相互交流與評改的機會,但往往受到范圍、時間的限制。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大大擴展了學生習作交流的時空,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以更快的速度,讓更多的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教師首先可以通過網(wǎng)絡調閱學生有代表性的習作,并以屏幕廣播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由師生共同評議作品,并對作文的修改提出個人不同的看法。其次教師可讓學生直接在網(wǎng)上進行相互評改。被點評者在吸取大家意見的基礎上立刻在電腦上進行修改,修改后的作文水平會有所提高,從而使被點評者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六、自主獲取信息
新課改要求“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時代的學生必須具備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我們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的方法,同時為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語文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信息每一天也是新的”。只有讓學生學會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創(chuàng)造信息,才能做信息的主人,跟上信息時代的節(jié)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進行有效整合,學生消除畏難情緒,視習作為樂事,把習作視為學習的需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給每位學生鋪設提高習作水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