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蔡艷
摘要:課堂以學生為主,強調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新課改極力倡導的內容之一,這就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本校所開展的高效課堂為前提契機,針對初中生在英語課堂上所開展的合作式的對學和群學能否有效的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行了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關鍵詞:對學;群學;初中英語;理解;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5-0057-02
對學、群學,即合作學習,是我校開展的高效課堂的課堂五步驟之一(五步驟為獨學、對學群學、組內小展示、班上大展示、整理學導案和達標測評),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互補互促,共同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相推動。學生先在課外預習好明天要學的學導案,完成獨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進行批改。第二天課上同學們要做的就是先對學,解決獨學中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那么就要進入群學的環(huán)節(jié),群學就是在小組內解決對學中遺留的問題,或者由小組長組織進行部分重點的小組內展示。而群學后如果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要暴露出來,在班內解決,由教師根據學情,決定學生要展示的任務,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因為我們展示的不是一般的問題,而是學生容易出錯的、有疑惑的問題。對學群學之后,必須要求學生暴露問題,根據暴露的問題我們進行下個環(huán)節(jié)的講解和展示,問題沒有暴露,我們展示什么呢?學生的任務又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
由此可見,如何有效地開展學生在對學和群學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的學習,對有效安排上課時間、提高班內大展示的效果和重難點問題的解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校學習小組的創(chuàng)建是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因此每個小組內都有一對A組優(yōu)秀學生、一對B組中等生和一對C組學困生。在小組內要強調合作,組外強調競爭,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促使A組學生去幫助B、C組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參與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教師在這其中就要開始巡視課堂,指導學生對學,適時得解決部分學生的問題,并帶領學生進入群學階段。當然其中的對學或群學的開展可以靈活調節(jié)運用,可以是組內學習,也可以是組間學習,不必拘泥死板。
以人教版八年級英語Unit2 Whats the matter?期末復習內容中的“對學群學”環(huán)節(jié)為例。
該單元的復習目標是掌握身體疾病的表達方式并學會用情態(tài)動詞“should”、“shouldnt”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學生在獨學階段已經完成對以下內容的預習,為在課堂內的對學和群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一、知識回顧
1.詞組。從書中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組或欣賞的佳句。
2.句式理解和復述。
(1)Whats the matter?Whats wrong(with sb)—I have a stomachache.
(2)Maybe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and shouldnt eat anything.
(3)Im not feeling well. I dont feel well.
(4)Its easy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and its important to eat a balanced diet.
(5)Everybody gets tired sometimes.
(6)I hope you feel better soon...
3.語法。重點語法知多少,請完成下列各表。
從詞性、用法等方面分析比較下列詞(你能舉例區(qū)分嗎?)
這樣,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對子之間相互交換導學案,用紅筆相互批改預習內容:①從文中找出詞組和內容;②語法點歸納,在有質疑處用圈、點、勾等不同的記號方式畫出來,之后對子互相糾錯、解疑答惑,同時要求C組對子能把句子互讀和翻譯給對方聽,要求發(fā)音正確,譯文合理。B組對子要求理解后,能將重點句子敘述給對方。對A組對子的要求是兩人輪流地把每個句子進行知識點的剖析和延伸學習。要求對子間對學檢查自主學習情況,在表格等級中根據對方的認真程度打上A、B、C三等。我當時巡視了小組情況,對子間互相爭說、講解、傾聽、訂正。
幾分鐘后筆者組織學生在對學過程中標出有疑問的地方(多為內容③:對于易混淆詞的用法區(qū)分和歸納),放到小組內通過群學相互解決。這時,我們就要利用組間競爭機制,去激勵A組對子幫助B、C組的對子同學解決剛才對學過程中出現的疑惑問題。你可以要求一個A各帶一個B、C的同學,也可以是6個同學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的發(fā)表對重難知識點和困惑點的理解,并隨時記錄整理。當然,有時候也可以要求各個小組之間互相串崗交流學習,進行組間學習。在對學生群學的巡視和指導中,我發(fā)現對學生而言最難的是語法內容,他們通過在群學中能區(qū)分理解并通過舉例子掌握“its+adj.+(for us)+to do”,“too much,too many,much too”,“few,a few,little,a little”,“health與healthy”這些重點,而對于“should與need的用法”、“until,not...until在肯定和否定句中的區(qū)別”這些難點的歸納存在不全面和不了解的現象,對于這些疑問要求每個小組備案下來,可以在下節(jié)課前匯總在黑板上去,通過全班大展示來解決。
可見,在對學和群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相互討論、提出問題,不斷內化自己的思維,再將它公諸于眾,形成初步的共識,最后全班進行組間交流,這是各組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進步的過程,通過組內交流,把小組的結論轉化成全班的共同認知成果,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了解。同時在相互學習的成果中,能認識到自己小組與別組的差距,正視自己,齊心協力,共同進步,使整個班集體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
參考文獻:
[1]張海晨,李炳亭.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劉濤,夏飛華.影響小組合作活動實效性的原因及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11).
[4]周宏俊.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體現[J].教學月刊,2011,(12).endprint
摘要:課堂以學生為主,強調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新課改極力倡導的內容之一,這就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本校所開展的高效課堂為前提契機,針對初中生在英語課堂上所開展的合作式的對學和群學能否有效的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行了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關鍵詞:對學;群學;初中英語;理解;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5-0057-02
對學、群學,即合作學習,是我校開展的高效課堂的課堂五步驟之一(五步驟為獨學、對學群學、組內小展示、班上大展示、整理學導案和達標測評),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互補互促,共同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相推動。學生先在課外預習好明天要學的學導案,完成獨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進行批改。第二天課上同學們要做的就是先對學,解決獨學中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那么就要進入群學的環(huán)節(jié),群學就是在小組內解決對學中遺留的問題,或者由小組長組織進行部分重點的小組內展示。而群學后如果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要暴露出來,在班內解決,由教師根據學情,決定學生要展示的任務,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因為我們展示的不是一般的問題,而是學生容易出錯的、有疑惑的問題。對學群學之后,必須要求學生暴露問題,根據暴露的問題我們進行下個環(huán)節(jié)的講解和展示,問題沒有暴露,我們展示什么呢?學生的任務又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
由此可見,如何有效地開展學生在對學和群學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的學習,對有效安排上課時間、提高班內大展示的效果和重難點問題的解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校學習小組的創(chuàng)建是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因此每個小組內都有一對A組優(yōu)秀學生、一對B組中等生和一對C組學困生。在小組內要強調合作,組外強調競爭,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促使A組學生去幫助B、C組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參與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教師在這其中就要開始巡視課堂,指導學生對學,適時得解決部分學生的問題,并帶領學生進入群學階段。當然其中的對學或群學的開展可以靈活調節(jié)運用,可以是組內學習,也可以是組間學習,不必拘泥死板。
以人教版八年級英語Unit2 Whats the matter?期末復習內容中的“對學群學”環(huán)節(jié)為例。
該單元的復習目標是掌握身體疾病的表達方式并學會用情態(tài)動詞“should”、“shouldnt”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學生在獨學階段已經完成對以下內容的預習,為在課堂內的對學和群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一、知識回顧
1.詞組。從書中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組或欣賞的佳句。
2.句式理解和復述。
(1)Whats the matter?Whats wrong(with sb)—I have a stomachache.
(2)Maybe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and shouldnt eat anything.
(3)Im not feeling well. I dont feel well.
(4)Its easy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and its important to eat a balanced diet.
(5)Everybody gets tired sometimes.
(6)I hope you feel better soon...
3.語法。重點語法知多少,請完成下列各表。
從詞性、用法等方面分析比較下列詞(你能舉例區(qū)分嗎?)
這樣,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對子之間相互交換導學案,用紅筆相互批改預習內容:①從文中找出詞組和內容;②語法點歸納,在有質疑處用圈、點、勾等不同的記號方式畫出來,之后對子互相糾錯、解疑答惑,同時要求C組對子能把句子互讀和翻譯給對方聽,要求發(fā)音正確,譯文合理。B組對子要求理解后,能將重點句子敘述給對方。對A組對子的要求是兩人輪流地把每個句子進行知識點的剖析和延伸學習。要求對子間對學檢查自主學習情況,在表格等級中根據對方的認真程度打上A、B、C三等。我當時巡視了小組情況,對子間互相爭說、講解、傾聽、訂正。
幾分鐘后筆者組織學生在對學過程中標出有疑問的地方(多為內容③:對于易混淆詞的用法區(qū)分和歸納),放到小組內通過群學相互解決。這時,我們就要利用組間競爭機制,去激勵A組對子幫助B、C組的對子同學解決剛才對學過程中出現的疑惑問題。你可以要求一個A各帶一個B、C的同學,也可以是6個同學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的發(fā)表對重難知識點和困惑點的理解,并隨時記錄整理。當然,有時候也可以要求各個小組之間互相串崗交流學習,進行組間學習。在對學生群學的巡視和指導中,我發(fā)現對學生而言最難的是語法內容,他們通過在群學中能區(qū)分理解并通過舉例子掌握“its+adj.+(for us)+to do”,“too much,too many,much too”,“few,a few,little,a little”,“health與healthy”這些重點,而對于“should與need的用法”、“until,not...until在肯定和否定句中的區(qū)別”這些難點的歸納存在不全面和不了解的現象,對于這些疑問要求每個小組備案下來,可以在下節(jié)課前匯總在黑板上去,通過全班大展示來解決。
可見,在對學和群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相互討論、提出問題,不斷內化自己的思維,再將它公諸于眾,形成初步的共識,最后全班進行組間交流,這是各組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進步的過程,通過組內交流,把小組的結論轉化成全班的共同認知成果,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了解。同時在相互學習的成果中,能認識到自己小組與別組的差距,正視自己,齊心協力,共同進步,使整個班集體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
參考文獻:
[1]張海晨,李炳亭.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劉濤,夏飛華.影響小組合作活動實效性的原因及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11).
[4]周宏俊.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體現[J].教學月刊,2011,(12).endprint
摘要:課堂以學生為主,強調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新課改極力倡導的內容之一,這就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本校所開展的高效課堂為前提契機,針對初中生在英語課堂上所開展的合作式的對學和群學能否有效的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行了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關鍵詞:對學;群學;初中英語;理解;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5-0057-02
對學、群學,即合作學習,是我校開展的高效課堂的課堂五步驟之一(五步驟為獨學、對學群學、組內小展示、班上大展示、整理學導案和達標測評),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互補互促,共同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相推動。學生先在課外預習好明天要學的學導案,完成獨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進行批改。第二天課上同學們要做的就是先對學,解決獨學中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那么就要進入群學的環(huán)節(jié),群學就是在小組內解決對學中遺留的問題,或者由小組長組織進行部分重點的小組內展示。而群學后如果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要暴露出來,在班內解決,由教師根據學情,決定學生要展示的任務,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因為我們展示的不是一般的問題,而是學生容易出錯的、有疑惑的問題。對學群學之后,必須要求學生暴露問題,根據暴露的問題我們進行下個環(huán)節(jié)的講解和展示,問題沒有暴露,我們展示什么呢?學生的任務又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
由此可見,如何有效地開展學生在對學和群學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的學習,對有效安排上課時間、提高班內大展示的效果和重難點問題的解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校學習小組的創(chuàng)建是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因此每個小組內都有一對A組優(yōu)秀學生、一對B組中等生和一對C組學困生。在小組內要強調合作,組外強調競爭,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促使A組學生去幫助B、C組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參與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教師在這其中就要開始巡視課堂,指導學生對學,適時得解決部分學生的問題,并帶領學生進入群學階段。當然其中的對學或群學的開展可以靈活調節(jié)運用,可以是組內學習,也可以是組間學習,不必拘泥死板。
以人教版八年級英語Unit2 Whats the matter?期末復習內容中的“對學群學”環(huán)節(jié)為例。
該單元的復習目標是掌握身體疾病的表達方式并學會用情態(tài)動詞“should”、“shouldnt”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學生在獨學階段已經完成對以下內容的預習,為在課堂內的對學和群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一、知識回顧
1.詞組。從書中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組或欣賞的佳句。
2.句式理解和復述。
(1)Whats the matter?Whats wrong(with sb)—I have a stomachache.
(2)Maybe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and shouldnt eat anything.
(3)Im not feeling well. I dont feel well.
(4)Its easy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and its important to eat a balanced diet.
(5)Everybody gets tired sometimes.
(6)I hope you feel better soon...
3.語法。重點語法知多少,請完成下列各表。
從詞性、用法等方面分析比較下列詞(你能舉例區(qū)分嗎?)
這樣,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對子之間相互交換導學案,用紅筆相互批改預習內容:①從文中找出詞組和內容;②語法點歸納,在有質疑處用圈、點、勾等不同的記號方式畫出來,之后對子互相糾錯、解疑答惑,同時要求C組對子能把句子互讀和翻譯給對方聽,要求發(fā)音正確,譯文合理。B組對子要求理解后,能將重點句子敘述給對方。對A組對子的要求是兩人輪流地把每個句子進行知識點的剖析和延伸學習。要求對子間對學檢查自主學習情況,在表格等級中根據對方的認真程度打上A、B、C三等。我當時巡視了小組情況,對子間互相爭說、講解、傾聽、訂正。
幾分鐘后筆者組織學生在對學過程中標出有疑問的地方(多為內容③:對于易混淆詞的用法區(qū)分和歸納),放到小組內通過群學相互解決。這時,我們就要利用組間競爭機制,去激勵A組對子幫助B、C組的對子同學解決剛才對學過程中出現的疑惑問題。你可以要求一個A各帶一個B、C的同學,也可以是6個同學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的發(fā)表對重難知識點和困惑點的理解,并隨時記錄整理。當然,有時候也可以要求各個小組之間互相串崗交流學習,進行組間學習。在對學生群學的巡視和指導中,我發(fā)現對學生而言最難的是語法內容,他們通過在群學中能區(qū)分理解并通過舉例子掌握“its+adj.+(for us)+to do”,“too much,too many,much too”,“few,a few,little,a little”,“health與healthy”這些重點,而對于“should與need的用法”、“until,not...until在肯定和否定句中的區(qū)別”這些難點的歸納存在不全面和不了解的現象,對于這些疑問要求每個小組備案下來,可以在下節(jié)課前匯總在黑板上去,通過全班大展示來解決。
可見,在對學和群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相互討論、提出問題,不斷內化自己的思維,再將它公諸于眾,形成初步的共識,最后全班進行組間交流,這是各組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進步的過程,通過組內交流,把小組的結論轉化成全班的共同認知成果,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了解。同時在相互學習的成果中,能認識到自己小組與別組的差距,正視自己,齊心協力,共同進步,使整個班集體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
參考文獻:
[1]張海晨,李炳亭.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劉濤,夏飛華.影響小組合作活動實效性的原因及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11).
[4]周宏俊.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體現[J].教學月刊,20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