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思明+戴玉英
摘要:教學團隊建設對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教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當前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教學團隊建設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5-0032-02
2007年7月,教育部與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該意見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意見中指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fā)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fā)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yǎng)”[1]。由此可見,教學團隊建設對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教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學校教學團隊的內涵和特征
1.高等學校教學團隊的內涵。教學團隊是指為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建設目標,由教學任務相近的教師組成,由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的教授領銜與負責,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與年齡結構,有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機制,有合理配置教學資源的途徑,經常性地開展教學內容與教學改革的教研,經常性地開展教學經驗交流,經常性地開展學術合作,實現優(yōu)勢互補,實現共同發(fā)展,實現攜手前進的教師群體[2]。
2.高等學校教學團隊的特征。(1)共同的目標。目標是團隊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沒有目標,這個團隊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作為高等學校的教學團隊應以學校專業(yè)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基地建設等教學基本建設項目為目標,開展教學研究,進行教學改革,有計劃、分階段地提高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在校級、省級和國家級的特色專業(yè)建設、精品課程建設、優(yōu)秀教材建設和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作用[3]。(2)知識技能互補。教學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具有實現共同目標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且成員之間在知識技能上應該有較強的互補性,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共同提高。(3)合作性。高績效的教學團隊成員愿意公開且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能積極主動聆聽別人的意見;成員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有暢通的渠道交換信息;成員具有參與、合作交流、競爭等現代意識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大家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發(fā)展[4]。(4)合理的組織結構。教學團隊帶頭人是團隊的核心和靈魂,具有教學改革的實踐者和團隊帶頭人的雙重角色,除應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外,還應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良好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5]。教學團隊成員在年齡、職稱、知識結構上科學合理,形成合理的教學梯隊,有效發(fā)揮“傳、幫、帶”的作用。
二、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
1.教學團隊建設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隨著課程之間、專業(yè)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多,教學活動日益復雜,僅靠單個教師難以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以團隊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yǎng),強調的是團隊成員在工作中的配合與協(xié)作,其成員之間可以互補知識、技術與經驗,有利于有效處理復雜的教學問題,進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6]。
2.教學團隊建設是提高師資隊伍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通過教學團隊的建設,重點對有學術造詣、熱心教學改革的中青年骨干作為帶頭人進行培養(yǎng),或以他們?yōu)楹诵模M成教學帶頭人、教學骨干和教學新秀等的教學團隊,讓團隊成員在科研課題、教學改革、學科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發(fā)揮才能,這樣既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學帶頭人、教學骨干的傳幫帶作用,也鍛煉了教學團隊,有利于師資隊伍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7]。
三、當前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團隊帶頭人年齡偏大,行政化傾向明顯[8]。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立項建設的國家級教學團隊為100個,這100個團隊帶頭人的平均年齡為56歲,年齡最大者為91歲,最小者為42歲,達到或超過退休年齡(60歲)的有40位,占總數的40%。在這100位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中,擔任校級領導職務(正副校長、正副書記)的有16人,占總數的16%,擔任處級(不含學院正副院長及與學院級別相當的正副系主任)領導職務的有3人,占3%,兩項合計19人,占19%。教學團隊帶頭人年齡偏大或者擔任行政職務后,就很難保證其有充足的精力或時間投身于教學團隊建設,從而造成團隊建設的弱化,甚至虛化[8]。
2.教師缺乏團隊協(xié)作意識。大學教育經過數百年乃至近千年的發(fā)展,在“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思想的支配下,逐步形成了較少約束、突出個性的自主化的教育教學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被稱為“浪漫主義”教學觀,它甚至成為大學教育的精神支柱,從而導致大學課堂成為“教師的獨立王國”,教學內容和方法成為教師的“領地”[9]。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只專注于自己的教學,教師之間互不相干,缺乏團隊協(xié)作意識,即使在教學中碰到困難和問題,也不相互交流溝通,更談不上協(xié)作,難以在教學中產生重大的成果。
3.教師對教學團隊建設不夠重視。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學校應該自始自終把教學放在中心地位。然而,目前許多高等學校對教師考核時,往往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偏向,教師的科研能力與科研成果在考核中所占比重較大,而且考核結果經常與職稱晉升、崗位津貼、評獎評優(yōu)等相聯(lián)系。一些科研能力強而教學業(yè)績一般的教師往往能獲得較好的評價,而那些教學能力強而科研成果較少的教師往往獲得較低的評價。在這種科研導向的考核制度下,教師不愿意將時間與精力放在教學上。當然,對教師而言,教學團隊的建設也沒有吸引力。
四、對教學團隊建設的一些建議
1.選擇合適的教學團隊帶頭人。作為團隊的核心與靈魂,團隊帶頭人應熟悉本學科的發(fā)展前沿和趨勢,具備較強的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有明確的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思路和目標;能有效組織和協(xié)調完成教學團隊承擔的教學任務,采取得力措施提高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能規(guī)劃組織教學研究,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導作用;積極撰寫高質量的教研論文;認真組織相關課程的教材編寫;指導和培養(yǎng)青年教師;積極組織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10]。除此之外,建議團隊帶頭人的年齡一般不宜超過57歲,學校領導及中層職能部門負責人一般不適宜擔任教學團隊帶頭人[8]。endprint
2.培養(yǎng)教師的團隊意識。教師團隊帶頭人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信息溝通,尊重成員、關心成員,積極疏導團隊的建設性沖突,使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減少內耗,營造坦誠、和諧的工作氛圍,盡快使團隊工作步入健康運行的軌道[11]。
3.應采取有利于教學團隊發(fā)展的考核方式。由于教學成果的顯現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而且顯示度相對較低,在目前條件下,很難像科研成果一樣,與個人的職稱評聘、晉升晉級直接掛鉤,因此,應采取有利于教學團隊發(fā)展的考核方式,由重視個人業(yè)績的考核向重視團隊長期價值的考核轉變,由重視過程管理向重視目標管理轉變、由重視年度考核向重視聘期考核轉變,建立適合于團隊發(fā)展的成果分享機制,鼓勵教師加入教學團隊,致力于團隊目標的實現[12]。
參考文獻:
[1]趙宇.高校教學質量工程中的高效教學團隊建設[J].經濟師,2008,(6):99-100.
[2]俞祖華,趙慧峰,劉蘭昌.本科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5(2):90-96.
[3]盧紹娟,張海燕.關于高校質量工程中的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0,(4):87-88.
[4]黃興帥.論高校教學團隊建設[J].皖西學院學報,2008,24(1):39-41.
[5]馬廷奇.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11):40-42.
[6]易飚,陶亦亦,胡清.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策略研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5):69-70.
[7]吳旭東,苑新麗.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建設問題探討[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0,(4):86-88.
[8]李紅衛(wèi),張麗云.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以2007、2008年國家級教學團隊為例[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7/8):57-61.
[9]田恩舜.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4):14-15,23.
[10]譚艷華.關于教學團隊建設的幾點思考[J].皖西學院學報,2008,(3):32-34.
[11]梅水燕,李利民.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策略探討[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2):65-67.
[12]禹奇才,張靈.準確把握內涵,破解教學團隊建設中的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8,(8):25-27.
作者簡介:韋思明(1971-),男,博士后,副教授,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高等醫(yī)學教育及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