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陽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實踐較強的一門課程,它應是開放而具有豐富活力的,同學們的語文素養(yǎng)應在豐富的語文課堂實踐當中不斷得以鍛煉和提升。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把語文課堂教學與同學們的現實生活融入到校園生活中,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得以有機結合起來,才可以較好地提升同學們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課堂;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挖掘教材,引向生活
文本只是我們教師任教的范例,更是同學們學習的依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有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及時地發(fā)現同學們生活及學習教材問題的相同點,再利用相同點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使同學們能輕松、愉快、自主地進行學習。
在教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過程時,老師把一組簡單的詞語:如“燕子、早飯、陽光、鬧鐘、洗臉、刷牙”這六個詞語,教師根據每個詞語特點,有機地把這六個詞語組成現實生活中有趣的活動,誘導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現實生活交流,早晨起床后,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又是怎樣感想的,用上面這六個詞語說一段話來。有位同學很快站起來說:“鬧鐘催我把床起,陽光送給我溫暖,燕子愉快飛翔,嘰嘰叫,催我洗臉、刷牙上學校?!边@位同學把詞語有機結合到生活中,使文本教學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寓教于樂。
這樣教師利用現實生活的素材,巧妙地將文本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營造了一個愉快的課堂情景教學,觸及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得到有效的發(fā)展。這樣課堂教學就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同學們在學會教材內容的同時,也體會到生活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有效導成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二、開放課堂,走進生活
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陶老的教育理念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他提出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同時,利用教材,因地制宜地向同學們的現實生活方面有效的延伸。
作為教師我們可引導同學們走進現實生活,從生活中親身調查研究,獲取豐富的生活素材,掌握生活資料,我們可及時組織同學們進行整理,撰寫報告,進行交流,同學們可快樂地汲取著綜合素養(yǎng)。顯示生活課堂、實踐課堂,使同學們真實地步入生活,并從中進行各種綜合的語文實踐,既可提升同學們積極探索學習的興趣,又能提升從實踐生活中形成獨立的個性,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走進自然,體驗生活
語文的學習是和自然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恰如其分地使同學們融入自然,從自然中來感悟生活,從現實生活體驗中來提升語文素養(yǎng)。為此,在課堂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拓展同學們的學習空間,使同學們適時地接觸到大自然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只有如此,同學們才會融入現實生活,體驗生活,提升同學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春天,教師可帶領同學們去郊外,踏青春游,在風和日麗的春光中感受自然之親切,還可帶同學們親臨秋天豐收的景象,領略碩果累累給人們帶來的快樂,也可以讓學生參觀各地名勝和革命紀念館,使同學們從中接受地大物博的文化和悠遠的歷史熏陶,使學生走進自然,得到祖國文化伊人風景來浸潤同學們的心靈,如此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吸取到廣泛的語文知識,又得到鮮活的人文熏陶,這也是同學們最渴望得到的語文之素養(yǎng)。
四、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生活
語文課程實踐性要學生只是在運用的實踐過程中才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恰如陶行知所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笔雇瑢W們運用他人的經驗在自己的生活之中體驗實踐的價值,創(chuàng)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在創(chuàng)造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展示自我的個性美。
在現在的教材之中,有許多贊美家鄉(xiāng)之美的文本,教師可以根據家鄉(xiāng)特點,給學生調查家鄉(xiāng)的飲食文化、旅游景點、風土人情等信息,課堂之上引導同學們進行多維的互動交流,同學們可根據自身特點愛好,運用自己的知識,用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描繪出自己家鄉(xiāng)之美景,這樣不僅激發(fā)同學們對家鄉(xiāng)的愛,還可使學生實踐語文知識,在實踐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誠然,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生活是同學們學習語文最生動、最鮮活、最有效的課堂。教師只有通過自然生活實踐的加強,引導同學們體驗現實生活,深入現實生活,讓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才可有效地提升同學們的語文素養(yǎng)。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