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輝
摘 要: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花學習方式,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鼓勵質疑;與文本對話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263-01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但是使人困惑的是厭學的學生越來越多,教師下的功夫很大,可教學質量始終提不上去,這樣就迫使老師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花學習方式,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下是我針對如何在課題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談談自己淺薄的認識。
一、善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無論學什么,做什么,只要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就會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比如教學《黃河頌》時,打破師生界限,增進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一起比賽朗讀,或許是因為比賽吧,學生興趣大增讀的抑揚頓挫,豪邁壯闊,鏗鏘有力,在講解詩句時就把詩句的豪邁壯闊理解透徹了,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自主風采,發(fā)揮了學生的潛在的能力。但是從來“教無定法”,如果不能靈活運用教育心理學的普遍原理,最終很有可能走上流于形式的程式化歧路。教師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時,應盡可能與學生民主協(xié)商學習任務,應給學生以一定的選擇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或是最能打動自己的地方談談自己的看法,如在教學《鄧稼先》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或是感悟最深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都爭著找自己喜歡的句子,都希望自己所找的得到大家的認可,得到老師的認可。學生所找的句子雖然也有不到之處,但老師應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以增強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大膽的去思考、去說。
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質疑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不要懷疑學生的能力,其實,有時候學生提的問題就是語文課堂上需要探究的一個亮點,學生提出的問題之后,應注意不能給予否定,應當給予適當?shù)墓膭?,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學生所提的問題,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不要急于幫助解答,應請同學們幫忙解決,讓同學們之間展開討論在學習《湖心亭看雪》時,一個學生突然問“老師,張岱到湖心亭賞雪,到底是一個人去的還是兩個人去的?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而后來又寫舟中人兩之粒而已,這不是很矛盾嗎?還有在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生所提的這些問題就是課文要解決的難點,首先要表揚這些學生的質疑精神,要請其他同學幫忙解決,其他學生見到此種情形除了羨慕他們之外還有著力在效仿他們在質疑,要質疑就要思考,慢慢就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俗話說:知疑靈犀通,善思出睿智。質疑、釋疑、學生們思維活躍,鉆研課文的興趣濃了??傊|疑探究激勵并重視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有助于激活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只要讓同學們有了求知的欲望,他們才會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注意學生的閱讀,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讀,一節(jié)課能讓學生讀上10分鐘、20分鐘、或齊讀、或分讀、或范讀、或聽讀、或分角色讀,總之,要變換不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閱讀,不至于太單一,太枯燥,讓學生失去讀的興趣,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要保證讓每位學生都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真正做到在閱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感,因為離開了學生與文本對話,任何講解,提問討論都是沒有意義的,學生游離于課本之外,再開放的課堂,在熱鬧的課堂,也只是作秀。
四、促進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成長
當學生提出疑問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問題的答案,成為知識的研究者,并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交流中完善自我,對學生的質疑或解答,作教師的不能挖苦、諷刺、批評,對學生心靈造成傷害,以致于扼殺和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不能因為學生討論不出來,就不相信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急于幫助學生把答案說出來,也不能因為課堂次序亂,而就“勒令”停止合作交流,教師應想方設法,使這種亂的課堂秩序消失,力求讓課堂達到亂而有序的效果,要讓每位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對文本的理解有感而發(fā),積極的思考討論,在合作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反思自己的不足,活躍自己的思維,讓思維碰撞,讓心靈碰撞,從而在合作交流中,增長智慧,使自己的心智得到成長。
五、激發(fā)學生動情、傾請
新課程改革提倡通過學習對學生情感和價值的培養(yǎng),這就是要求教師應該將知識技能和品德教育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因讀文而傾情,給開放的語文課堂注入人性化的色彩,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情感的教育,品德的教育,糾正改變原先不良的思想。
讓學生動情,還要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傾訴自己的這種感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適時地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適當?shù)姆諊斎贿@種傾訴可以借助多種方式來進行,可以寫,可以說、可以唱、還可以演,只要能抒發(fā)出自己的情感,就是有收獲,達到了目的。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促進這和支持者,教學就好比是一個磁場,教師和學生是形成這個磁場的南北兩極,當教學內容這樣的“鐵屑”放入磁場內時,教師這一極不應去吸鐵,而是要促成學生那一極具有吸鐵的能力。進而把“鐵屑”全部吸入,師生雙方都要有自己明確的工作坐標,這樣,課堂教學中就能充分發(fā)揮師生的智慧,使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