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雁
〔關(guān)鍵詞〕 高中英語;閱讀;寫作;整合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3—0066—01
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和前提
閱讀是學習者接受、輸入語言的過程,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素材,是寫作的基礎(chǔ)和前提。通過閱讀, 學生可以積累詞匯,儲備句法知識,學習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寫作技巧。而提高寫作能力的必備條件是充足的詞匯量和豐富的句型。沒有充足的詞匯量和豐富的句型作保證,寫作將無法有效進行。因此,讀是寫的基礎(chǔ),大量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并逐步養(yǎng)成用英語思考的習慣。而寫作能力的提升與大量閱讀是分不開的,撇開閱讀談寫作猶如無源之水、無米之炊。高中階段的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詞匯、句型和篇章結(jié)構(gòu)。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向?qū)W生輸入詞匯和句型,并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運用這些詞匯和句型的能力。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避免中式英語,進而能將在閱讀中掌握的詞、句、篇方面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寫作成果。
二、寫作是閱讀的促進和延伸
1.由讀到寫,掌握詞匯。寫作是學習者處理、輸出語言的過程,學習者將從外界接受來的知識進行內(nèi)化,是對閱讀的促進和延伸。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最苦惱的是想到的句子不能用準確的英語詞匯正確表達。是不是學生沒有記住足夠的詞匯呢?事實上,學生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背誦單詞。雖然他們記憶了一些詞匯,但是由于缺乏運用英語的機會,他們很快就會遺忘這些像密碼一樣的單詞,更不會正確地使用已經(jīng)學過的詞匯來表達思想。如果在閱讀教學之后,給學生安排一定的寫作任務,讓他們有機會使用從閱讀中學到的詞匯,那么他們對這些詞匯的意義及用法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隨著詞匯量的擴大和對詞義及其用法認識的深入,學生的閱讀能力會隨之得到相應的提高。
2.有感而發(fā),拓展思維。新課改把寫作的要求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更加突出了對陳述事實、闡述觀點、表達情感的要求。這些新要求也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但是,當前學生寫作時詞匯貧乏,語言素材不豐富,篇章意識差,已成了英語教學的老大難問題。因此,在閱讀教學后,教師可基于語篇安排開放式的寫作活動,創(chuàng)造使用語言的機會,促進學生語言、心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以及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三、注重由讀到寫的有機整合
在進行讀寫整合的教學實踐中,應遵循由讀到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對讀寫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有機的整合。
1.閱讀指導的針對性。一篇完整的文章為學生展示了語言運用的各個方面,例如標點符號、遣詞造句、句與句的銜接、謀篇布局等。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寫作練習預期達到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對閱讀材料中特定的方面進行分析,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通過閱讀,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到了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就會在寫作中進行模仿,從而內(nèi)化為自身的語言能力。
2.寫作形式的靈活性。長期以來,傳統(tǒng)英語寫作教學的模式是“給出題目,提出要求,讓學生在課內(nèi)或課外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上交給教師批改”。這樣的訓練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學生缺乏寫作的主動性和熱情。在新課改中,英語寫作教學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因此,由閱讀語篇延伸的寫作練習,形式應該不局限于總結(jié)大意或復述課文,而是根據(jù)討論的話題安排貼近生活、形式多樣的寫作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3.寫后評價的科學性。寫后評價是讀寫教學整合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作用。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單一,只注重評價寫作結(jié)果,忽視評價學生寫作的思維過程和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队⒄Z課標》提出要“讓評價體現(xiàn)人文關(guān)懷、全面評價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备鶕?jù)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新的評價觀,教師在英語寫作的評價上應該著眼于促進學生發(fā)展,尊重和體現(xiàn)個性的差異,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因此,教師要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嘗試師生互評、學生自評、同伴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注重情感交流和合作協(xié)商,使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的有機整合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