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楠 冉匯真
摘 要: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成熟、完善,其應用日益廣泛,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等方面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新媒體環(huán)境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認識新媒體,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任務。文章論述了新媒體環(huán)境的特征,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發(fā)揮新媒體環(huán)境的積極作用,要正視新媒體環(huán)境的消極影響,并闡述了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 影響 措施
當代新媒體是以數(shù)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chuàng)新形態(tài)的媒體。新媒體的“新”是與“舊”、“老”相對的,指剛有的、初始的。可表示形式或性質的改變,或有異于舊質的形態(tài)或性質?!懊襟w”指傳播信息的媒介,是承載、儲存、呈現(xiàn)、處理、傳遞信息的物體,即人們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載體、工具、中介物或技術手段。因此,實現(xiàn)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眾的一切技術手段均可稱為媒體[1]。新媒體有以下較顯著的特征:(1)便利性,有豐富的可用資源,給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2)快捷性,指新媒體可以讓人們在最短時間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最新發(fā)生的事件,真正做到“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3)交互性,實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資源的互享,做到雙向互動,甚至多向互動,使用者沒有明確的身份界定,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或接受者;(4)開放性和共享性,指新媒體環(huán)境下所有信息、資料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取,并且擁有資料、信息的主體可以和其他主體分享;(5)虛擬性,“On the Internet,nobody knows you are dog.”這句話充分表明我們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無從知道對方的任何信息,僅僅靠新媒體傳輸?shù)囊幌盗袛?shù)字信息符號獲取想要的信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獲取信息可以算得上零阻礙,這就使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道路越來越暢通。由于信息蘊藏涵蓋的范圍太廣,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無用的甚至有害信息。由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相對匱乏,其辨別是非、真?zhèn)蔚哪芰τ写岣?,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極容易誤入歧途。深入了解新媒體環(huán)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正確把握新媒體環(huán)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利與弊,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有利作用、避免其不利作用,是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挑戰(zhàn)和機遇。
1.新媒體環(huán)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1.1借助新媒體的便利性可以構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新媒體時代是不容逆轉的時代趨勢,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適應這一趨勢,相應做出變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現(xiàn)實的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借助一定的載體才能順利發(fā)揮教育影響作用。所謂“載體”是指能傳遞能量或運載其他物質的物體。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能夠承載和傳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信息,可以被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運用,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活動形式和物質實體,是教育的基本構成要素之一。
新媒體依靠計算機網(wǎng)絡、數(shù)字、移動通訊等技術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網(wǎng)絡體系,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及便利、多樣獲取信息的渠道。傳統(tǒng)的、單一的、純理論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適應現(xiàn)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憑借新媒體的資源優(yōu)勢和渠道多樣化,構建一個內容豐富、生動的教育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利用新媒體對一個單一的知識點進行擴展,使高校學生的知識面更寬廣;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新媒體引入一些相關視頻或動畫資料,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可以使高校學生學習渠道多樣化。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老師和學生是平等交流的雙方,主客體可以實現(xiàn)平等交流,學生更易信任教師,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更易及時獲取學生的思想、心理等最新動態(tài)。新媒體的便捷性給思想政治教育構建了一個多元化的教育載體[2]。
1.2借助新媒體的快捷性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新媒體的快捷性把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使人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通過手機、QQ、微信、微博等各種渠道獲悉最新消息,還能通過這些渠道傳遞圖片、視頻等各種消息。無論在何時何地,人們都可以獲取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真正做到“On Call 24”。
借助新媒體的快捷性,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悉最新信息和資料,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所謂“實效性”是指實施的可行性和實施效果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能夠快捷地收集自己需要的資料,借助新媒體不斷更新信息和資料,使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發(fā)展變化保持同步性,不斷適應社會變化發(fā)展的要求。
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體提供的有關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料向受教育者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這樣的教學模式更有感染力、吸引力,使受教育者很容易、很愉快地學習。通過這種模式教學可以加深受教育者的印象,強化教學效果。
1.3借助新媒體的交互性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交互性是新媒體最突出、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紅色網(wǎng)站”、大學生手機報、各校甚至各班的微博等新載體。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在原有的第一課、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交互性特點,探索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尊重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尋求積極的應對措施,改變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學齡階段、不同群體,甚至針對不同個體的需要和特點設置教育內容、要求、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2.新媒體環(huán)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馬克思說:“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所以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每個事物?!毙旅襟w也一樣,它的優(yōu)點確實讓我們受益匪淺,但其缺點也不容忽視。
2.1新媒體環(huán)境容易使學生陷入認知誤區(qū)。
新媒體擁有一個巨大的網(wǎng)絡體系,這個體系中散布各種各樣的信息,有對人有益的信息,也有對人有害的信息。因為在新媒體這個環(huán)境中對于信息是沒有限制性和篩選性的,而且對于所有人都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
學生在獲取信息時就會面臨信息的抉擇,但由于學生缺失社會實踐經(jīng)歷,對很多事物分辨能力、判斷能力、抗誘惑能力還不夠強,常常造成學生主動或被動地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比如,瀏覽不良網(wǎng)頁、長期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不能自拔、甚至QQ交友,還有的在網(wǎng)上購物出現(xiàn)問題。凡此種種無不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戰(zhàn)。
2.2新媒體環(huán)境可能增大思想政治教育難度。
首先,新媒體信息的開放性和共享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導向難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新媒體信息的開放性,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即所謂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學生雖然可以通過新媒體開闊視野,但與此同時難免造成一部分學生價值觀混亂甚至顛覆。
其次,新媒體具有虛擬性,削弱了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及道德意識,個人道德感、責任心被淡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新媒體是一個虛擬環(huán)境,可以在這個環(huán)境干自己想干的一切事,甚至違法犯罪,因為所有信息都是虛假的,就算事態(tài)嚴重,也不會查到他,部分人開始利用新媒體,挑戰(zhàn)法律的權威,侵犯別人的合法權益。這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3]。
新媒體可以幫助我們結識更多的朋友,朋友遍布世界各地。新媒體會使個人意識增強甚至超過社會意識,形成一種以個人為中心忽視社會存在,沉溺于虛擬世界而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這樣一種混亂、矛盾的局面,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甚至導致人格分裂。
從某種角度看,新媒體環(huán)境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2.3新媒體環(huán)境可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新媒體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搜尋很方便快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再愿意讀書、翻閱書籍,甚至有的人認為那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相反他們樂意在網(wǎng)站上查閱自己需要的東西,不經(jīng)思考地“復制”、“粘貼”,然后完事。導致現(xiàn)在大學出現(xiàn)一種普遍現(xiàn)象——進圖書館的人越來越少,低頭看手機、電腦的人越來越多,被稱為低頭一族。少有大學生交的作業(yè)出自自己的思考,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交的那份作業(yè)到底是些什么內容。幾乎所有大學生一遇到問題,不管該問題是否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度一下”,而不是思考,對日常作業(yè)一概應付了事。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漸漸削弱了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懶惰、不勞而獲的心理便應運而生。由此可見,新媒體環(huán)境可能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新媒體環(huán)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3.1借助新媒體環(huán)境的資源優(yōu)勢和傳播優(yōu)勢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
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課堂老師講授為主。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可以拓展教育平臺,利用網(wǎng)絡、手機、微博等渠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讓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比如,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宣傳一些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讓學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正確的引導、陶冶。還可以以學校、院系、班級為單位建立官方微博群,及時關注微博信息,并仔細研究學習,掌握社會熱點,了解社會事實,通過這種途徑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效率。另外,現(xiàn)在幾乎所有大學生都人手一部手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手機報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以純理論講授為主,難免讓學生感到枯燥。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可以將枯燥的知識點演繹成生動的視頻、聲音、圖片等形象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更容易接受,并且記憶更深刻。
3.2利用新媒體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了解大學生這一群體的特點,根據(jù)教育的主客觀條件,合理確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手段安排教學日程,使之更有針對性,符合實際需要。
新媒體時代,網(wǎng)絡當仁不讓地成為大學生的樂趣之源,我們可以利用它面向學生開展積極的網(wǎng)絡活動。比如:“微博大使”、“攝影大賽(最美的眼睛)”、“校園微電影(激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征文大賽”等活動為校園文化注入活力、注入新的力量[4]。
3.3強化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監(jiān)督管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新媒體擁有巨大的資源庫,不可避免地涵蓋某些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信息。為了避免新媒體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高??梢约訌姳O(jiān)督管理機制,堅持對校園網(wǎng)絡進行監(jiān)控。對每個學生的電腦IP地址進行登記,建立一道過濾有害信息的防火墻,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或攔截不良信息。
高校可以開設“網(wǎng)絡心理疏導中心”,配備專門的心理疏導老師,對那些利用新媒體獲取不良信息而造成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避免他們失去判斷能力,做出傷害他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引導學生步入正軌,防止誤入歧途的事件的發(fā)生[5]。
通過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監(jiān)督管理,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實想法,可以針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進行探討,無疑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總之,在高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結合教學是不容逆轉的趨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優(yōu)勢改進、完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然而,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新媒體擁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缺點,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其優(yōu)點,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克服弱點,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針對性、時效性。
參考文獻:
[1]肖意貞.影響與對策:新媒體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1(4):29-33.
[2]田光燦.新媒體影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1):36-37.
[3]肖學斌,朱莉.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09(7):54-56.
[4]曹曉燕.新媒體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2011.
[5]鄭元景.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1):1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