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摘 要: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加強閱讀理解及分析能力,加強課內外溝通,培養(yǎng)習作與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關鍵詞:鉆研教材;注重積累;提高閱讀能力
一、試題特點
從本次語文試卷來看,大部分內容緊扣課本,試卷難易適中,題量適宜。試題注重語文基礎知識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個人認為本次考試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還是有進步,首先:
1.教師不斷地鉆研教材,通過“一課兩講”,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在不斷提升。
2.從試卷中可以看出。教師能重視語文教學,尤其是字詞教學、背誦古詩、積累名言警句等。因此,學生這方面內容掌握也較好。從閱卷來看,對于復雜的句式變換學生掌握不好。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失分較多,甚至比作文部分的失分率大。習作中,審題不認真,看來教師在這方面的教學還做得不夠,今后教學中還要引起重視。
二、具體存在的原因
1.綜合能力薄弱
本次考試內容,面廣,有拼音,詞語的理解,日積月累、句子的改寫,閱讀理解,習作。學生對綜合性較強的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如,句型的變換(反問句、修辭手法)只有在試卷上、練習冊上出現(xiàn),綜合性的習題訓練較少。有的學生不認真讀題,沒有理解文章內容,沒有真正領會句子含義,更缺乏理解的深度,所以失分較多。
2.學生的書寫不規(guī)范
平時對學生的書寫不夠重視,對有些字掌握不牢固,要么少點,要么少橫,比如,有部分學生在寫“幼”和“幻”的時候,總是把兩個字搞錯,辨不清,真正到考試的時候,知道自己寫得不對,涂抹好幾次,但最后還是沒弄明白。再如,“延”和“廷”里面的結構總是分不清,因此書寫也出了問題。
3.課外閱讀量不夠
課外閱讀有一定的梯度,再加上學生沒有深入把文章意思理解透徹,回答問題抓不住關鍵。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夠,不會概括段落大意,意思表達不明確。學生的思維不夠開闊,只要是老師沒有講到的,就不會做,做不好!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至于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分析短文,學生沒有掌握方法,不會思考問題,就出現(xiàn)很多問題。
4.習作中審題不清
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選材較好,文章內容豐富多彩,語句優(yōu)美流暢;中心明確,結構比較完整。失分原因:
(1)審題不認真,沒有按作文的提示去寫,不能圍繞一件事去寫。作文顯得條理不清,語句不通,非常零亂。
(2)文章內容空洞,思維不夠開闊,缺乏優(yōu)美的詞句,敘述不夠真實具體,文章字數(shù)較少,不能將自己的語言很好地組織起來。
(3)寫作技巧欠缺,作文的方法沒有掌握,文章敘述不完整。
三、教學中的啟示
語文綜合能力較強,涉及的角度很廣,我們今后的語文教學,至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些努力。
1.繼續(xù)重視識字和積累
教師在教學中應繼續(xù)重視詞語聽寫、詞語抄寫和組詞、形近字的訓練。課內的積累,凡是書中出現(xiàn)的四字詞語,都讓學生掌握,并學會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
2.加強閱讀教學
每次考試學生的閱讀得分最低,所以,只有讓學生多接觸文本,用心讀書,才能獲得個人的理解、體驗和感受。因此,我們要再次提高課堂效率,加強詞句理解訓練,注重理解的準確性。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掌握方法,靈活答題。
3.激發(fā)習作興趣,抒發(fā)真情實感
我們認識到平時要著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個性化表達,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適當?shù)亟探o學生習作方法和習作技巧。同時,我們要鼓勵學生從課內閱讀到課外閱讀,從生活,從各種語文學習環(huán)境中積累語言,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為習作做好充足的準備,提筆就有材料可寫,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并且在習作中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
總之,要教好語文,讓學生真正學好語文,我們將積極探索、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語文教學成績。
(作者單位 青海省格爾木市昆侖石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