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
摘 要:體育教學模式現(xiàn)今的發(fā)展趨勢越來越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在體育課堂上的教與學關系,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關系更為明顯和重要。成功體育教學模式是一種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健身能力的教學方法,也是達成和實現(xiàn)體育課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小學;體育教學
“成功體育”是對應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而新衍生出的教學理念,也是近年來在“成功體育”教學指導思想下逐步形成的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倡導使得每一個學生學會一些簡單的運動技術,掌握一些簡單的運動技能和健身鍛煉方法。“成功體育”的教學模式又是在此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來實踐其教學理論的本質——讓每一個學生在體育課學習中體驗運動的快樂和積累成功情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課學習和體育運動的興趣及自信心的培養(yǎng)。
一、“成功體育”教學模式的理念
“成功體育”教學就是體育要有效地為培養(yǎng)21世紀人才的需要服務,要從培養(yǎng)學生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敏捷的思維能力、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體育運動實踐能力出發(fā),讓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中體驗參與、合作和創(chuàng)新的運動樂趣?!俺晒w育”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立足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體育課學習中的自身個體達到目標,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達成或實現(xiàn)自己所期望的意愿和目標。“成功體育”教學要通過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的不斷改變和完善,小學生在體育課學習基礎、運動能力及個性心理等方面的差異性較大,這就要求教師能及時地將枯燥、單調的教學狀態(tài)變得新穎、活潑、輕松,給予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都能獲取的“成功”體驗和情感快樂,從而形成不斷追求成功的一種教育過程。
二、成功體育教學模式的實施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曾說:“成功帶來的愉快是股強大的感情力量,兒童相當一名好學生的愿望就是依靠這股力量。”他還認為:“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巧就在于發(fā)揮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模式是提示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一種范型,是教師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的聯(lián)系橋梁?!俺晒w育”教學模式是通過體育教師改變以往將技術動作教學作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和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在體育課課堂教學中,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逐步形成學生自身不斷追求成功的一種教育。
1.激發(fā)學生渴望成功的潛在能力
小學生在體育課學習基礎、運動能力及個性心理等方面的差異性較大,可是他們都具有很大的潛能,這就需要教師去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盡最大可能去發(fā)掘學生體育運動的潛在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每當一個新練習出現(xiàn)時就會發(fā)生:有學生迫不及待、躍躍欲試想表現(xiàn)自己;有的學生想去嘗試,但又不敢表現(xiàn)出來;還有的學生隸屬于“學習困難”,害怕完成不了練習或是根本完成不了練習的。不管是哪一類的學生,其內心的愿望:“這個練習(動作)我若是能做的與那示范的同學一樣,該多好?。 边@不就是一種想獲得成功的渴望嗎?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制訂切合學生實際能達成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得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得到培養(yǎng),并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情感體驗。
2.為學生創(chuàng)設舞臺,樹立自信
“成功體育”教學就是要教師通過有效的激勵教育措施和方法,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能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自信是有成就的人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是當下小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必備的需要,也是他們未來面對社會一切困苦的需要。同樣教師也能用自己對待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待工作生活快樂的追求及勇敢面對失敗、挫折的樂觀意志品質去感染學生?!俺晒w育”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上不斷進取的運動精神品質,這是一個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的教育過程。
3.正視個體差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體育課的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首先,教師要承認教學中學生差異的存在;其次,要有區(qū)別性地對待學生的差異。學生是認知和實踐活動的主體,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前提。教師要正確區(qū)別性對待學生的差異,要善于將學生的差異作為學生潛能資源來開發(fā),才能做到從學生學習需求方面來研究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成功體育”教學中要求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自身的主動性、主體性得到激發(fā),學生才能將體育課教學中的要求內化為個體的自覺行動,化外動力為內動力,化外激勵為內激勵,從潛在的發(fā)展主體成為真正實踐的發(fā)展主體。
4.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法
“成功體育”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快樂,還要讓教師與學生在雙邊融洽的關系中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依據(jù)學生學習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達成實現(xiàn)自我成功的和諧、愉悅的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傳授知識技能,對運動技能教學中的反映要切合體育課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師要加強對自己所教授年級教材的研究和分析,做到教學的目標要分層提要求,檢測要分層定標準;在教學方法上注重課內反饋,強化與矯正,體育課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要及時在課內解決。在教材的處理上,要多設臺階找準起點位,分層遞進;在教學要求制訂上,遵循由簡到難、由少到多的原則,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層層有進步,處處能成功,樹立自信,力爭上游。
“成功體育”教學不僅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教學方式。體育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顧及全班整體性的情況,還要關注個別差異性較大的學生,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做到這兩者兼顧,就必須要在課前認真鉆研教材,備課中牢記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體育課堂課教學中做到遵循小學生的兒童心理特點和生理規(guī)律等原則,掌控課堂教學中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適時進行練習度的調整,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
“成功體育”教學,還要注重提高體育課課堂的教學效果,這就更需要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中可將學生劃分為四類情況:組1類為:身體素質好,活動強;組2類為:身體素質好,但活動能力弱;組3類為:身體素質差,但活動能力強;組4類為:身體素質、活動能力皆弱。針對組1類學生,在創(chuàng)造能力和自主學習、互助合作能力培養(yǎng)上可對他們設立高要求,鼓勵他們“冒尖”。組2類學生,在他們體育課練習和活動完成的質量及完成態(tài)度上加強檢查力度,幫助他們克服活動能力弱的不足情況。組3類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中經常給予適當輔導,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體育運動的學習和鍛煉能力。最后一組學生往往就是班級整體中的學習困難生,對于他們教師要付出更多的關注和熱情,時時給予輔導和幫助,及時糾正練習中的錯誤,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鍛煉,提高練習的質量和效果,不斷地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嘗試通過自身努力后獲取點滴成功和快樂。
5.學有所成,享受成功
“成功體育”教學旨在能使體育教學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緊跟當代科學文化發(fā)展的腳步,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實現(xiàn)其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身體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能用自己所學到科學的鍛煉知識和方法,來提升獨立完成體育鍛煉的能力。“快樂體育”教學運用的過程中,教師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教學活動中每一個“閃光點”,要善于捕捉激發(fā)學生成功欲望的時機,為每一個學生實現(xiàn)成功創(chuàng)造條件。
如,一年級“并腳跳短繩”的教學中,教師在開學初通過30秒跳短繩的初測,及跳短繩教學第一課次的教學,了解一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跳繩的基本動作和技巧,但學生跳繩能力參差不齊,有待教師進行適時地指導。一年級學生在個性方面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從“自我設定目標—根據(jù)能力調整目標—挑戰(zhàn)目標”等一系列的嘗試,逐漸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練習水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目標設定的調整,以此提高學生的練習水平和評價能力。教學中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教學原則。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成了不同層次級別,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練習標準,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找到自我提高的目標,初步嘗試目標評價方法。在練習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互幫互助和互相評價,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過“五星級”別的學生的展示,使得全體學生都有向榜樣學習的進取意愿,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課后積極鍛煉的意識。
“成功體育”教學是成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俺晒w育”的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在體育課學習中體驗運動的快樂和積累成功情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課學習和體育運動的興趣及自信心的培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時候你都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shù)。請記住,我們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除,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p>
參考文獻: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趙立.體育教學模式問答:21世紀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叢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3]周立華.成功體育教學案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上海市徐匯區(qū)虹橋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