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婉
略讀課文是半獨立閱讀課文。在現(xiàn)行的課標本教材中,一般是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穿插安排,有的教材版本還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選讀課文或拓展性閱讀文章,旨在體現(xiàn)逐步放手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設計思路。遵循這樣的思路,教師在教學中一般應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從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獨立的閱讀實踐。筆者認為,略讀課尤其是高年級的略讀課采取“讀寫結(jié)合”的模式。
“讀寫結(jié)合”就是要圍繞讀寫結(jié)合點,詳略有致地處理教材、把握課堂。運用讀寫結(jié)合模式,刪繁就簡,提綱挈領(lǐng),教學重點方面更為突出。教師多在與寫作相關(guān)的點上多花力氣,而略去其他教學內(nèi)容,課上少了繁瑣的課文內(nèi)容分析,沒了師生之間不停的問答交錯,多了學生靜思、默寫的實踐?!白x寫結(jié)合”還強調(diào)“一課一得”,目標集中,遷移實踐。此時的略讀課文就是習作例文,每篇例文都有很多讀寫結(jié)合的遷移點。根據(jù)課文特點、學段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們主要抓住其中一點或某一方面,力求一課一得,并充分實踐。
首先,閱讀從來就不是只為了完成“讀”這一單一的任務。閱讀和寫作緊密相連,閱讀實踐讓學生積累了書面表達的語言范式和技巧,也是間接學習寫作。寫作是語文教學緊隨閱讀而來的又一任務。其次不同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不同。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高年級的閱讀更注重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章表達的順序和基本的表達方法,也就是說在學生已能讀懂文章“寫什么”的基礎上更重視“怎么寫”的方面。與此相應,高年級的寫作也在表達形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這種模式更適合于高年級。其次,略讀課文往往在主題內(nèi)容上對精讀課文進行補充,從而豐富學生對單元學習主題的認識;在形式上,文章結(jié)構(gòu)也更為簡單、清晰,在寫法方面能給學生更直接有效的啟發(fā),從而架起讀寫結(jié)合的橋梁。再次,精讀課文的教學任務較多,較重,兩個課時要涵蓋“讀寫”,比較緊張而難以落實。略讀課雖只有一課時,但完全可以舍棄其余,集中精力完成“讀寫結(jié)合”一個單項的任務。
此外,讀寫是互為促進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只重視學習寫作。實際上,它還強化了學生對此種類型文本特點的把握,進而牢固掌握此類文本的閱讀方法。因此可以說這樣的教學模式具有“一石二鳥”之功效。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組教材最后一篇課文是略讀《我最好的老師》。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感受、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二是引導學生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圍繞這些重點,教材安排了一篇記人散文《跨越百年的美麗》,一篇通訊《千年夢圓在今朝》,一篇議論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篇回憶性散文《我最好的老師》以及單元園地里辯論式的口語交際。這些內(nèi)容都非常有助于學生感受、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但在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方面,《跨越百年的美麗》顯得比較跳躍、抽象,《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又顯得比較嚴謹、復雜,《千年夢圓在今朝》重在介紹圓夢的歷程,難以模仿。只有《我最好的老師》一事一議,將取自童年的一次經(jīng)歷作為說明道理的例子,比較簡潔、鮮明,又貼近學生的經(jīng)驗,容易為學生接受,是最好的模仿范本。學完本課后將有利于學生學寫辯詞,開展口語交際。
結(jié)合以上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我們對本課教學目標的設定是:
1.查字典、詞典自學本課生字詞;
2.知道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從而理解科學精神;
3.重點學習并掌握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適當遷移運用。
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檢測生字詞(由學生提出困難點,師生根據(jù)課文共同梳理。學生若沒提出則直接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2.從課題入手,檢測學生對“懷特森是我最好的老師”的理解。
用一句話說說為什么作者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并用課文里的語句進行說明。
A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舉動”我們由驚到氣到悟
(侃侃而談、根本不理會)——(不要讓腦子睡大覺)
B.理解關(guān)鍵詞:見識——知識 迷信——相信 終身受益
3.引導學生領(lǐng)悟文章寫法。思考: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只體現(xiàn)在那節(jié)介紹“貓猬獸”的課嗎?作者對懷特森先生獨特教學的認可是在那節(jié)課上就完全確認了嗎?如果不是,那作者是怎樣來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請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段落,并理清段落間的關(guān)系。
學生帶著問題獨立閱讀,通過再次梳理文章脈絡,發(fā)現(xiàn)本文特殊的寫作方法:1-5自然段詳寫懷特森先生給我們上的第一次科學課的經(jīng)過,第6自然段略寫此后的科學課及這種課給我們的收益,第7自然段寫我從懷特森先生獨特教學中明白的道理,第8自然段通過對比寫我對懷特森先生獨特教學的肯定。作者詳略結(jié)合,通過一個主要事例層層深入地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這個觀點。這就是運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4.遷移運用。本單元學習園地里的口語交際要開展辯論,主題是——科技發(fā)展:利大還是弊大。請正反雙方先尋找能說明本方觀點的具體事例和材料,做好辯論準備。材料來源可以是本組的課文,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索或采用生活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教師指導,學生仿寫。
為充分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教學略讀文時一般會進行適當?shù)拈喿x拓展。運用讀寫結(jié)合模式也應適當?shù)赝卣归喿x,只是目的有所區(qū)別。雖然略讀文已直觀地為學生提供仿寫范例,教學時,教師有時還可圍繞讀寫遷移點再提供另一范文,做適當拓展閱讀。既訓練學生閱讀,又再次強化同一寫作技巧,為學生(尤其是差生)寫作實踐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江西省廣豐縣排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