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關鍵詞】小教具 語文課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5A-
0091-01
論語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苯處熞氤鋵嵳Z文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就必須重視對語文課堂教具的使用。教師在課堂中適時運用教具輔助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生活教具,簡便易得
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以教材為基礎,教材內(nèi)容的生活化,使生活教具在課堂中的使用成為可能。教師依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合理使用生活中的實物作為教具來輔助課堂教學,不僅簡便易得,有利于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展開,而且能引導學生密切關注生活,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如在蘇教版語文第五冊課文《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qū)W生出示了聽診器實物并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我們常常在哪里見到它呢?”教師出示聽診器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補充解釋道:“聽診器,又叫聽筒,醫(yī)生要用它來聽一聽人體的聲音,檢查人們的胸部和腹部有無異常,以此來判斷病人的病情?!痹趯胫黝}之后,教師又讓學生仔細觀察聽診器,并思考以下問題:“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的?是誰發(fā)明的聽診器?他是如何發(fā)明聽診器的?”教師巧妙運用生活實物小教具,打開了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嘗試在課文中找到答案,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自制教具,新奇創(chuàng)新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形象,提高教學的實效,教師有時還需要根據(jù)對教學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發(fā)揮聰明才智,自己動手制作教具。自制的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可操作性強,能夠輔助教師更好地設置教學情境,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展開。
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自制多種識字教具幫助學生記住漢字的含義,掌握書寫規(guī)律。在蘇教版語文第二冊《識字1》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事先在硬卡紙畫上與課文內(nèi)容相應的圖案,并在下方寫上課文中的詞語,并先用紙蒙住詞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說出與圖案有關的詞語,再一一揭示被蒙住的詞語。學生熟悉了這些詞語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幾個詞語說一句話或一段話,表達出對春天的喜愛。這樣不但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而且促使學生在鞏固生字的同時,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
三、標本教具,直觀形象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地理、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知識,教學中僅靠教師的描述和學生的想象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就要借助標本教具,讓學生把課本中的畫面或文字跟現(xiàn)實的標本實物聯(lián)系起來,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如針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許多動物、植物或是礦物等,學生因為受到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閱歷的限制,往往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合理地運用這些物品的標本作為教具,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如在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石頭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出示一本書,讓學生自主表達讀書的好處,然后再拿出一些石頭、貝殼和礦物的標本對學生說:“大家看,這也是書!這些是石頭書!”由標本教具導入新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疑問自主探究問題,又能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拓寬眼界,提高教學效率。
四、藝術教具,觸動心靈
在小學課本中還有很多涉及審美性較強的藝術內(nèi)容,比如歌曲、詩歌、音樂等,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形成藝術教具來設置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觸動,實現(xiàn)與文本對話。藝術教具的種類非常豐富,包括音樂、視頻等。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以歌詞為內(nèi)容的課文,如《快樂的節(jié)日》《歌唱二小放牛郎》《讓我們蕩起雙槳》《長江之歌》等,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選擇適當?shù)穆曉醋鳛榻叹邘椭鷮W生快速進入課堂情境,激發(fā)他們對課文學習的熱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跟著音樂一起歌唱,讓他們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實現(xiàn)與文本的有效溝通。
小教具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簡單、直觀、可操作性強,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利于探究性教學的發(fā)展,及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