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敦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實施情感教育,熱愛學生是教師情感的核心,是高效課堂成功的保證。充分尊重、信任學生是溝通情感的橋梁,閱讀過程是師生通過文字相互激發(fā)、渲染、傳遞、內(nèi)化的過程,需要教師像設計導語一樣以情動情。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課堂設計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過程。教師的情感投入是高效課堂成功的保證,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就每一個具體教學場合而言,師生雙方情感的交融、心靈的碰撞,是創(chuàng)造豐富課堂生活的必要條件。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完善的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只強調(diào)語文知識的傳授、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發(fā)展和思想品德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目標。一言以蔽之,如今的中學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人文價值、人文底蘊的流失,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變成純粹的應試訓練。這樣的語文課堂怎會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實施情感教育,讓情感成為教學的催化劑。
一、用教師的“愛”陶冶學生情感
教師對所教學科深刻的道德感、強烈的理智感、正確的審美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情感品質(zhì)。其中,熱愛學生是教師情感的核心,是高效課堂成功的保證。有人稱這種“愛生”情感為“開啟心扉的鑰匙”,是不無道理的。學生到學校后,學習成為主導活動,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是學生最主要的需要。學習成功,會產(chǎn)生愉快的體驗;學習失敗,就會產(chǎn)生痛苦的體驗,以至于對課業(yè)產(chǎn)生懼怕感。所以每接一個新班,我總要盡最大努力,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盡量使每個學生不掉隊。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愛主要表現(xiàn)在對后進生施以“偏愛”,充滿期待,幫助他們及時補上學習上的缺漏,與伙伴共同前進?!爱斕斓闹R缺漏當天補”是關愛后進生的一貫做法。這樣做表面上看補的是知識,實則是教師接近學生、增強情感、培養(yǎng)意志力的極好機會?!秾W記》中講“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愛學生,則自然愛上老師的課,并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誨。這樣形成師生感情上的良性循環(huán),學生學習興趣更高。
二、充分尊重、信任學生是溝通情感的橋梁
首先,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在學術問題的探討中,持平等態(tài)度。記得在學習《大海的歌》一課時,同學們圍繞“飄著各色旗幟的海輪有如衛(wèi)隊”這句話展開了爭論。有的學生說“各色旗幟”指各國國旗,有的說是彩旗。當時我傾向于前一種結(jié)論,但一位同學有把握地說:“老師,這是一種信號旗。課前預習時,我不懂,打電話問在碼頭上工作的舅舅,才知道的?!蔽耶敿幢頁P了這位同學努力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時愿意放棄自己先前的看法,說明教學相長的道理,表示要向這位同學學習。我這樣做非但沒有降低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相反,更激發(fā)了學生追求真理的熱情,師生感情更深了。
三、善于設計課堂導語,努力創(chuàng)造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情感交融點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里明確指出:“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
王夫之講“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可見情與景是統(tǒng)一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導語設計上,善于利用描述性語言再現(xiàn)情感產(chǎn)生和存在的情境,爭取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角色,找到與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點,體驗作者抒發(fā)的情感,從而使他們的感情得到升華。
利用情感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學《天凈沙·秋思》可用《橄欖樹》作為導入背景音樂,這樣設計導語:“七百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天凈沙·秋思》這部作品,它以極出色的景物烘托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它的主觀意識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很好地誘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四、精心挖掘情感目標,注重課堂教學設計的適宜性與多樣性
文章是作者“情動而辭發(fā)”的結(jié)果。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依據(jù)作者的思路、情感及學生品質(zhì)、情感等因素,設立情感目標。如人物評傳類以具體的道德形象的影響激發(fā)學生學習榜樣的熱情為情感目標;古詩文以通過意象的勾勒、意境的營造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及語言文字為情感目標。
在實現(xiàn)不同情感目標時,教師可根據(jù)學情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其迅速進入情感氛圍。如可采用設疑引趣法:針對《賣炭翁》一詩中的“系向牛頭充炭直”,可以提問:為什么用“系”呢?一個極尋常的“系”可使學生看到賣炭翁的反抗精神,從而加深對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
文學作品之所以感人,一方面在于它是作者情動而辭發(fā)的結(jié)晶,情寓于字里行間,有的直抒胸臆,情動于中;有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另一方面是教師理性的誘導帶來情感的撞擊。文學作品教學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能觸及人靈魂和最具魅力的內(nèi)容。如在教學《背影》時,可以引導學生從“背影”和“淚水”這兩個意象中逐漸深入體會父子之間的綿綿深情,感悟無窮的藝術情味。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情感教育一定會走進語文課堂,在潛移默化中滋潤每個學生的心田,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應有的生命光彩,進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全面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