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榮
摘 要: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以課堂為基礎組織的教學,以“小組合作”為形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發(fā)揮群體的互助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快樂有效地學習英語。
關鍵詞: 自主 合作 探究 英語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基于這種理念,我們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
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實踐
(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課前預習,培養(yǎng)自主。
依照學生不同的層次,為他們制訂一系列預習方案,為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打好基礎。我在進行針對基礎差的學生的英語教學時,要求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在父母的幫助下聽錄音,查字典。通過自主預習掌握新課教學的基本內容,課堂學習就會得心應手。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在每節(jié)新課開始前一天聽錄音、查字典或上網(wǎng)查詢相關資料等,學生已基本養(yǎng)成課前自主預習的好習慣,具備了自主學習的基本能力,這為他們輕松快速掌握新知識提供了有力幫助。
2.課堂教學,體現(xiàn)自主。
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完全取決于教師。首先,著重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氣氛,努力緩解學生說英語的恐懼心理,讓學生毫無顧忌地說英語。其次,設計的教學活動要做到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激發(fā)他們想?yún)⒓?、想探索的欲望?/p>
3.課外作業(yè),形成自主。
在課外拓展作業(yè)方面,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次布置作業(yè)”的方式。老師給予熱情鼓勵,并在課外加以輔導。這種分層次布置作業(yè)的方式很受學生歡迎,學生越來越自信,在英語的寫作、閱讀方面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鼓勵學生課外多用英語交流,并閱讀適合自己的英語課外讀物。實踐證明,這種課外自學方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搜集信息的能力,還擴大了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取得了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探索合作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合作學習是以課堂上師生合作為主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以全員互動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為根本目標,是一種高效、愉快的教學活動。
1.合作有任務。
我精心設計小組合作的內容,做到內容緊扣教材,圍繞重難點,為探索新知或鞏固新知服務。如在學習對話之后布置學生合作表演;在學習功能句型后,布置學生合作討論造句,等等。
2.合作有分工。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鼓勵學生輪流發(fā)言,或由接受知識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等等,引導學生形成一個“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進取精神。
3.合作有評價。
在合作的任務完成后,指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這也是對合作任務結果的評價。如讓各小組上臺展示他們自編的情景對話,讓其他小組進行評價等,這種評價方式有助于提高各小組成員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全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盡力擴大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導師,教師的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境,營造探究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
二、如何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更具有效性
要使合作學習更具有效性,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合理分組。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但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將男生和女生、學習較好的和有困難的、性格內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學生分在一起,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梢圆捎冒醋痪徒M合或以任務為中心的小組組合兩種形式,每組4~6人為宜。每周調整一次小組的劃分,以便讓學生有更廣闊的交往空間。
(二)規(guī)范操作。小組中的活動角色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發(fā)言人,而中心發(fā)言人是輪流擔任的,人人機會均等。教師注意協(xié)調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學生分工明確,各盡其責,以便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務。師生對中心發(fā)言人的評價不是對其個人的評價,而是對這個小組的評價。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必須確保每個學生在小組內充分交流和表現(xiàn)的機會。
(三)明確任務。開展合作學習,任務選擇非常重要,必須選擇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才能開展合作學習。
(四)形式整合。所謂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學習在實施中要與其他學習形式進行整合,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個別思考,要求學生整理自己的思維,一有想法就寫下來,從心理上做好與他人交流的準備,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合作學習。獨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認識,那么,在合作學習中只能是觀眾和聽眾。
(五)全班交流。合作學習最終要讓各小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形式可以多樣化:以對話方式;以相片或圖片表達的方式;以唱歌或表演的形式;以chant的形式;展示合作作品,等等。也可以安排辯論賽,辯論賽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語言才能,還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及與其他學科相滲透?;顒又袑W生不僅交流了知識,交流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同時進行了思維過程的交流。
(六)提高教師自身合作學習的教學技能。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因此,要提高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性,就必須提高教師合作學習的教學技能。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xiàn)的新理念,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進行認真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找準切入點,適時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對合作學習要合理評價,把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把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從而防止個人英雄主義和小組歧視等不良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