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伶俐
一、選擇合理的課程標準,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目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所涉及的內(nèi)容較多,范圍較廣,無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完成整本選修課程的教學,需要老師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科學合理的對選修教材的內(nèi)容作出取舍,講解一些真正能夠提高學生語文水平能力的文章。在選修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必須嚴格按照每篇文章的寫作風格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一般老師主要應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教學方法,針對選修教學內(nèi)容中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可以從側(cè)面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漸理解文中所描述的內(nèi)容。例如:在李清照的《聲聲慢》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深入把握這首選修詩歌的寫作意境和感情,讓學生能夠深刻感悟這首婉約派詩歌想要表達的情感。然而,老師在講授《菩薩蠻》這首詩歌時,可以選擇《憶江南》這首詞進行對比,讓學生能夠深刻感悟這兩首詞的寫作意境,再分析這兩首詞的不同之處。
由于選修教材每個單元所涉及的內(nèi)容較多,老師便需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詩歌進行講解,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qū)W懂選修教材中的知識。在課后,老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對所學到的內(nèi)容進行鞏固。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程度。
二、根據(jù)學生實際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文氣息濃厚。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教給學生思想的方法。例如:教學《史記》時,我們就要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利用教學內(nèi)容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實事求是的精神、為人正直的品質(zhì)、為了理想堅持不懈的意志、有尊嚴地活著的認識態(tài)度等,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提高素質(zhì)的目的。
三、以課程目標為前提,真正做好選修教學
(一)了解選修“課程目標”的實際要求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只有準確把握語文必修課和選修課之間的關(guān)系,才能夠真正做好語文選修課程的教學工作。首先,老師在教學之前應該弄清楚選修課與必修課之間存在的共性,選修課是必修課的鞏固提高和延伸。其次,在選修課的教育過程中,老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避免采取全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著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選修內(nèi)容的能力。比如在必須修課中,老師要從各個角度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其中包括文章作者的生活背景、寫作背景、寫作方法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而對于選修課的教學,老師便應該以引導學生自學為主,促使學生自動去領(lǐng)悟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二)了解學生的需求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任何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都應該以學生的實際要求為基礎(chǔ)。尤其是在語文選修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對語文選修課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然后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比如說: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基礎(chǔ)閱讀能力,以及對選修課的具體要求和想要實現(xiàn)的具體目標等。
(三)了解教師自身素質(zhì)能力
教師本身業(yè)務(wù)素質(zhì)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應該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對于擅長古詩詞的老師,在講解古詩詞的過程中便應該對古詩詞進行重點講授;擅長現(xiàn)代文的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便可以重點講授選修課文中的現(xiàn)代文。不管老師擅長的是哪一種類型的文章,都應該提高高中語文選修課的重視程度,不能夠敷衍了事。
三、靈活運用選修教材,大膽取舍教材內(nèi)容
在選修課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并合理地調(diào)整教學順序,從而真正落實新課程倡導的民主、開放的課程觀念。例如:《<史記>選讀》之中的《太史公自序》,其寫作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艱辛歷程,并學習司馬遷為了堅持遠大理想而忍辱負重的精神;但是這篇文章的語言卻晦澀難懂,即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生也很難理解。其實,對于這樣的選修文章,我們沒有必要逐字逐句地學習,只要要求學生閱讀譯文并說出自己的感悟即可。而對于稍微淺顯的課文,如《淮陰侯列傳》等,我們則可以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并利用必修課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選修課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高中語文選修教育教學策略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指導原則,充分利用學校各種軟硬件設(shè)施,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對學生的選修教育進行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促進其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