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飛
初中語文教育的整體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傳統(tǒng)的以板書為主的課堂信息傳播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多樣化發(fā)展的實際需求。以此為背景,結合我國現(xiàn)階段快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增強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是我們在“新課標”背景下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理應得到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肯定。
一、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巧設情境,引入教學內容
情景設置是引入課堂教學內容、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重要階段,不僅僅能夠為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提供自持,同樣還能夠保證學生以充沛的精力來面對接下來的學習。而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新課程的導入,以豐富多彩的圖片、聲音來吸引學生,是非常有效的辦法之一。例如在《斜塔上的實驗》一課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書本中所沒有的現(xiàn)代的比薩斜塔,并通過音頻的形式為學生介紹比薩斜塔的故事,以此為基礎開展新課程,自然就能夠引發(fā)學生對斜塔上的實驗的好奇了:為什么要進行實驗?實驗的內容包括哪些?等等?!叭刖呈寂c親”,學生在體會斜塔所獨有的文化氛圍的過程中,我會順勢引導,讓他們產(chǎn)生好奇心理,這樣接下來的課程氛圍的營造和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也就更為容易了。
2.激活想象,提供真實材料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總,學習興趣對其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意義,而通過多種信息技術手段來為其提供真實的材料,不僅僅能夠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課程內容的欲望,同樣也能夠為其想象力的騰飛插上一雙翅膀。如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課程學習過程中,通過大屏幕來為其展示生活中一些小故事、小問題,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讓他們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很多事情并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通過讓學生討論發(fā)生在身邊的事例,顯然能夠增加他們對本課的理解,讓他們能夠自由地展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接下來就可以順勢引導,完成本課程的講解了。
二、運用信息技術有效化解教學重難點
1.變抽象為具體,展現(xiàn)教學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引入,能夠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更為具體,通過對學生各種感官調動,讓他們從多個角度來理解那些教師通過言語不容易講清、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效果。
2.再現(xiàn)生活情境、陶冶學生情操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生活情境的再現(xiàn),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同樣的,一篇文章中所蘊藏著的作者的情感,也同樣可以憑借計算機信息技術在生活中予以再現(xiàn),為學生情操的陶冶提供必要的支持。在講解《古代寓言二則》一文時,由于時代的差異,學生往往很難真正意義上地了解這兩則寓言代表的內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調動其情感因素。因此我通過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制作了一個簡單的小視頻,將我自己所做的實驗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幽默、歡快的氣氛中體會這兩則寓言的內容了,加之我在旁邊給予適當?shù)囊龑?,學生基本上都能夠充分的領會寓言的精神內涵了。
三、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引入信息手段的幾點感想
1.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必須堅持適度原則
在實際的課程安排過程中,不采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幫助學生營造氛圍、加強理解固然是不對的,但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過多的采用課件,非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反而會導致他們對語言文字原有的理解和感悟的退化。
2.多媒體的內容要科學、要優(yōu)化
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和具體的教材文本信息入手,設計課件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照搬照抄,而是要經(jīng)過結合自身的教學教法、學生的理解能力加以改造之后才能夠投入課堂教學中。
3.統(tǒng)籌兼顧傳統(tǒng)教學手段和信息技術手段
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不可否,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教法也同樣具有自身的鮮明特點和顯著優(yōu)勢,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能夠起到互補作用,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給予更多的重視。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