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明
摘要:音樂在我國的素質教育中有重要位置,對于陶冶學生情操也有重要幫助。在目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高中音樂課的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在本文中,筆者結合目前高等音樂課的教育現實,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想法
關鍵詞:高中 音樂 鑒賞 現狀 對策
學生的多方面的發(fā)展,是高中音樂課對學生的新的要求??茖W發(fā)展以人為本,是新高中音樂課的要求。它以對“知識本位”、“學科本位”的批評和思考作為自己理論建立的依據。這種思想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還要求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種改變,促使每一門課的價值和情感都得到了體現,也促使課程目標由單向方式走向多元、綜合與均衡?;谶@種新的表達方式,在高中音樂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得不把握好時下流行的學習觀和知識觀,體現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體現了當下素質教育對高中音樂課的要求。
一、高中音樂課程教育的目標定位
高中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和初中音樂教學的延續(xù),是一脈相傳的。它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音樂素養(yǎng),而不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音樂專業(yè)的人才,因此它的課程設計和音樂專科學校的設計是不一樣的。他不但具有小學、初中音樂教學的共性即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外,它還更注重學生的個人因素。它更加注重學生通過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擴大了藝術的觀察能力,發(fā)展了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藝術的綜合能力得到了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高中音樂課的新課標,一方面以小學音樂新課標為藍本遵循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發(fā)展學生個性,另一方面根據高中學生自身的特點,力求課標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相關性。
二、現狀分析
(一)觀念缺乏創(chuàng)新,方法陳舊
巨大的挑戰(zhàn)正在向高中音樂教育襲來,這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結果。同時也為高中音樂的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雖然有這樣和那樣的變化,但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卻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想的桎梏,他們無法滿足當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給目前教師和學生都產生了很多的困惑。教師無法打破條條框框按自己的想法教學,學生無法滿足于教師條條框框之中所教授的內容。所以如果你走向一堂傳統(tǒng)音樂課,你會發(fā)現課堂上毫無新意與活力。學生更愿意拿出語文數學這樣的專業(yè)書出來看,也不愿意聽老師多說的一句話。這種老套的音樂課使學生很難對老師所教授的音樂課感冒,學生既然對課堂不感冒,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等綜合素質都只能成為一種空談。比如說一位老師如果只是簡單的講解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形式、伴奏樂器和曲調風格這些要素,學生就會很難理解。不理解學生又怎么去欣賞音樂,提起對音樂的興趣呢?在這樣一堂課上學生貌似聽的認真,實則什么也沒聽進去,這嚴重的影響了高中音樂課的教學。
(二)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缺少深入分析
高中音樂很顯然是種過程,它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健全心理情感也可以豐富個人知識儲備。但是在高中音樂教學實踐,仍有一些高中教師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死啃教科書,教學的方法也是一層不變,上課毫無生氣,學生不愿意聽,更不愿意接受。這種情況結果導致的最壞的結果就是教學的目的無法實現,學生的學習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比如來說,有老師在講《歡樂頌》這一課的時候,只是照著書本講解,這首曲子的形象是什么、感情是什么。這樣講解固然是沒有錯的,但是問題在于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觀現在的很多音樂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都只是單一的與學生對唱或者是利用樂器教學生一句一句的對唱,把歌曲教會就算完成了任務,而學生是否了解音樂的內容或者是思想感情卻不是重要的。顯然易見這種教育方式學生的興趣會受到極大的打擊,學生的學習思維也無法建立,也無法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對高中音樂教育的思考
(一)加強教師的意識
教師的自身意識對于實現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思想也就是教師的意識會對老師的上課這一過程產生重大的影響。好的意識會促使教師改進教育模式和教育積極性,消極的意識會致使教師照本宣科,對教育學活動毫無創(chuàng)新,消極的完成教學任務。因此,筆者認為要促使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就要抓好音樂教師的意識,抓好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促使他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這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從教師的意識開始,以教師思想意識的提高達到音樂教學的使用性。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踐機會
任何教育都要和實踐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才能推動理論的發(fā)展和教育目標的實現。所以,在教育過程中學校和老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音樂活動,比如說組織各種競賽、比賽,從樂器演奏到獨唱、合唱,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體驗音樂的魅力,使他們建立對音樂的興趣,促使高中學生素質的合理發(fā)展。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近來我國的經濟的高度發(fā)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比較大。很多高科技的設備也在教育中得到使用。然而部分老師去無法很好的使用這些設備,是這些設別閑置,尤其是部分音樂老師,他們總認為音樂課無法使用高科技設備。然而在高中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尤其是在高中音樂課堂中使用多媒體設備,對于高中音樂課教學來說意義是巨大的,不但可以向學生展示更多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將聲音和圖畫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感受更直觀。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就是要通過多媒體聲畫合一的特性,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幫助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結語
高中階段的音樂授課,是非專業(yè)黨風音樂教育的最后階段,這個階段音樂課程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及是否會向專業(yè)的音樂人邁進。所以,各級各部門是否重視高中音樂課程的教授,各高級中學是否重視音樂課的教授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程度。對祖國音樂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們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音樂課上好。革新音樂的教育模式,引進新的教育手段,促進高中音樂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美]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熊蕾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馮季清.高中音樂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冢汉D铣霭嫔纾?004.
[3]張前,王次昭.音樂美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