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慧
【關(guān)鍵詞】《草原》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4A-0065-01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語文第十冊課文《草原》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語言美于一體的散文佳作,作者老舍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通過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充分展示了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意。
二、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和學習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二)過程與方法:領悟課文描寫景物的方法,感悟、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受到民族團結(jié)友愛情感的熏陶,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意。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在朗讀和學習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二)難點: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意。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一首蒙古民歌,學生靜靜地聆聽)
師深情敘述: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老舍先生領略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美麗風光,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走入這美麗的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走進草原,情感體驗
1.草原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2.師:請再次朗讀課文,把體現(xiàn)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畫出來,和你的同桌說說自己的體會。
3.學生匯報交流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感悟以下句子:
①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衣裳,群馬疾馳,衣袖飛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在理解感悟這個句子時,教師重點抓住“飛”和“一條彩虹”這兩個字詞來深入挖掘:“飛”字不但速度很快,更讓人體會到蒙古族同胞迎客的心情非常急切;“一條彩虹”象征著一座連接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之間情誼的友誼之橋。
師小結(jié):是呀,這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熱情,更包含著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漢情深。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這個句子呢?(急切、熱情的)
②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jié)互助。
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段話時,要重點抓住“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這句話,讓學生帶上動作和表情反復讀這句話,使學生從兩個“再”字中感受草原人的熱情。
師: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思考,蒙古族人民握著客人的手時說些什么?客人們又說了什么?
(三)不舍草原,情感升華
1.師:看到草原人們這么熱情,客人們也忍不住一同歡跳,最后都舍不得走,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課文的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課件出示句子:“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保?/p>
師:你怎樣理解這句話?(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情誼深厚,怎么舍得馬上分別呢?雖然已是夕陽西下,但是人們?nèi)匀辉诓莸厣弦酪啦簧岬氐绖e)
師: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什么?
2.多層次引讀句子“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教師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句子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體會蒙漢人民的深厚友情。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升華情感,把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
師:當好客的主人向我們敬一杯又一杯的熱酒,我們怎能不回敬呢?真是——
生: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當熱情的蒙古族人們唱起一首首動聽的歌謠,我們怎能不跟著唱呢?真是——
生: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當太陽已偏西,人們依然唱著,跳著,誰又肯離去呢?真是——
生: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四)拓展延伸,感悟情誼
課堂小練筆: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如果蒙古族老鄉(xiāng)到你的家鄉(xiāng)做客,你會怎樣介紹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呢?想一想,然后寫下來吧。(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