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萌+
摘 要: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必經之路是不斷進行深化改革,高職語文“兩課”活動的思考與總結為今后高職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幫助。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根據當前教育政策的導向開展“兩課”活動,加強了教師間互動與交流,并通過活動開展的思考與總結,切實提高了教育質量,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關鍵詞:高職語文;“兩課”活動;思考;總結
我校舉辦的高職語文“兩課”活動深入貫徹中央發(fā)布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服務學生為宗旨,以促進學生就業(yè)為導向,在貫徹政策的過程中注重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完善教育機制,積極探索深化教程改革,不斷提升教育質量。讓“兩課”真正成為自然和諧、互動生成、生命發(fā)展的系統化、生態(tài)化教研。
一、搭建平臺,力舉“兩課”
1.學習觀摩,共識“兩課”
學校為了結合教學實際對“兩課”呈現的課程的理念、目標、設計與實施達成效果,以及信息技術在高職語文中的運用在“兩課”中的應用開展學術研討,在學術探討的過程中可以展開同行競技和專家典型示范的方式,培訓側重點在于加強教師對于課程理論的理解和教學技能的提升。活動讓教師從學習觀摩中領略“兩課”,從而做出教學思考與總結,從根本上提高對教育教學的認識。
2.團隊合作,共建“兩課”
創(chuàng)建教育教學團隊可以組成兩個團隊,第一個是基礎課程團隊,基礎課程團隊包括德育、數學、英語、體育、計算機技術、物理、化學,第二組分為教學教研團隊,團隊包括日常護理、后勤服務、行政服務類教師團隊,兩個團隊之間進行兩課同上,加強不同類型教師之間對于專業(yè)和教育的溝通,使彼此之間互相理解互相
進步。
3.交流展示,共享“兩課”
有計劃地對所有公共基礎語文課程與專業(yè)技能主干課程開展課堂教學評比活動,爭取做到多層次的、多分類的找準幾門科目之間的聯系進行教學評比。為達到本校外的“兩課”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的特點,參與者共有161名教師,約225名人次參與到本次活動中。活動主題定位為獨特的構思,獨特的教育方式,個性的教育方法,創(chuàng)意的教育構想來激發(fā)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和課堂教育明顯的提升。優(yōu)化了教師的常態(tài)課,形成了“兩課”與“常態(tài)課”的良性循環(huán),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二、三級聯動,推廣好課
1.校、系、室聯動,遴選好課
學校教研處應該做好帶頭作用,以確保各個系都能明確自己本年度的教育目標以及應當達到的教學效果,工作計劃得到具體落實。首先各教研室在深入開展“兩課”教研的基礎上推薦好課。第二,各系再安排集體聽課與評課,擇優(yōu)推薦報教科研處。第三,教科研處和教務處聯手統籌全校公開課,請專家現場點評。調動一切有利資源,師生共評好課的傳統應該不斷傳承下去。
2.省、市、校聯動,推廣好課
推薦好課的方式可以通過省、市、校三級多向聯動,學校已獲省榮譽示范課,研究課,職業(yè)學校信息化大賽國家一等獎,省一等獎等省級,國家級的獎項,大大地提升了本校師生對于專業(yè)學習的自豪感。本??梢葬槍κ∈凶灾螀^(qū)等對“兩課”活動開展的競賽要求進行重點培養(yǎng),重點培訓,激發(f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與外校多進行語文教研活動的交流,從而能夠實現全省優(yōu)質職教教學資源共享。
三、深入思考,完善評價
1.統一內容,有效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盡可能做到教案與現場說課的內容統一,由評委有效把握和比較,體現“同課異構”的獨特和精彩?!皟烧n”最核心的指標體現選手對職業(yè)教育教學獨到理解和對職業(yè)教育教學執(zhí)著追求。具體的步驟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分為10個組,組內包括的課程有心理健康、語文、數學、政治、音樂、美術等基礎課程。第二,將專業(yè)技能課程分為12組,每個組含一個專業(yè)技能課程,其中包括醫(yī)藥衛(wèi)生類組含護理、醫(y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技術等專業(yè)。每組共設評委3人,由于專家和評委不可能精通每個參賽選手比賽的課程,所以盡可能做到教案與現場說課內容的統一。
2.修訂標準,科學評價
在進行科學評價和修訂標準中要注重專業(yè)化知識的匹配,專業(yè)技能課程應該注重“三以一化”校企合作施教的深度和效度,不僅僅只是實行現行的“兩課”評比評分標準,現行的“兩課”評分標準遠遠不能滿足當代高職語文課程的要求。
3.動態(tài)建庫,公正評價
確?!皟烧n”評比結果公正、公平、公開需要在評委中隨機抽取課程組成評審專家組,在評審過程中專家要進行集體討論與集體論證,評比的過程中透明化程度高,評委庫的建立可以由省教研中心組成員、我校以及其他學校骨干教師、企業(yè)專家及職教專家等共同組成。
總之,教師通過“兩課”教研活動可以增進本校與外校教學新成果的溝通,不斷加強業(yè)務知識和教育意識,同時課堂的趣味性又大大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萬麗萍.當前我國高職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談[J].成人教育,2011(04).
[2]楊默.提高語文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思考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5.
編輯 魯翠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