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續(xù)林
〔關鍵詞〕 留守兒童;學校;培訓;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5.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2—0036—01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在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由于長期遠離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親情教育,留守兒童容易出現(xiàn)情緒、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問題,這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非常緊迫且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值得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重視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確保留守兒童的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愛留守兒童,應從學校做起。
一、學校要加強管理和培訓
1.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心理檔案。學校應建立留守兒童專項檔案,指定由班主任負責管理。檔案詳細記載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狀況、學習成績、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還要清楚留守兒童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以及父母的通訊地址、聯(lián)系電話等,以便跟蹤教育。
2.加強對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各科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師必須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學校要請專業(yè)心理輔導教師對科任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介紹留守兒童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等等,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
3.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學校應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建立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心理健康活動課應該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通過游戲、情景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討論等方式,幫助留守兒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質。開設親子熱線,讓留守兒童和父母常聯(lián)系,彌補心靈上的缺失。
二、教師要從點滴入手,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
1.關注留守兒童的思想,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讓留守兒童的生活充滿“陽光”。教師應該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留守兒童,不得歧視留守學生。“愛的力量是無窮的”。留守兒童本身缺少父母的愛,所以他們更需要愛,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教師在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讓他明白:教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留守兒童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視情緒,才會理解教師的苦心。
2.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做他們心靈的引路人。班主任要在班級多開展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從情感上打動留守兒童。如,開展“一對一結對子”活動,“獻愛心”活動,借助于文學、音樂等對他們進行教育,使他們的心胸開闊,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生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3.發(fā)揮活動育人的作用。班級要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如,“體諒父母教育”活動、“感恩教育”活動、“交往輔導”活動等,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受到教育。同時,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yè)余生活,以此來彌補親子關系的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多種良好的習慣,切實加強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和發(fā)展。在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上,教師要因材施教,并注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良好的興趣后,課余時間不但過得充實,而且還富有意義。
4.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通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電話聯(lián)系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系的建立,讓家長協(xié)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
關心、愛護留守兒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能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要求,教師要用真摯的愛心,啟迪心靈,輕輕拭去留守兒童的眼淚;學校要關注留守學生的教育,關愛留守學生的成長,真正實現(xiàn)教育事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使社會和諧發(fā)展。
編輯:馬德佳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