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進雄
〔關鍵詞〕 人文自我;榮辱觀;綜合素養(yǎng);服務意識
〔中圖分類號〕 G451.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16—01
人文自我是防微杜漸、反腐倡廉、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基石。教育部門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事關國家未來、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在平時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堅持人文自我,武裝自我修養(yǎng),規(guī)范自我行為,塑造自我形象,完善自我素質,努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武裝自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個人接受社會教育、通過學習提高自身修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使個人塑造美好人格形象的精神追求成為可能。教育工作者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神圣使命。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用知識武裝頭腦,用心靈武裝外表,用法律武裝行為。在教學中要堅持國家的教育方針,要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教育工作者還應把滿足社會需要作為教育的根本價值,把人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不斷加強學習,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把學習作為工作和發(fā)展的第一需要,作為提高理論素養(yǎng)、服務能力的內在需求,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遵循教育規(guī)律,自覺學習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努力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fā)展觀的忠實執(zhí)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和諧人際關系的積極促進者。
二、塑造自我,保持和諧人際關系
不同的人生價值追求決定著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教育事業(yè)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承擔的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重任,然而,現(xiàn)在的教育界也出現(xiàn)了一些很不好的現(xiàn)象。教育工作者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參與者、引導者和締造者,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首先,要不斷認識自我,樹立人生追求。教書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職工作,要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困。其次,要堅持講黨性,講黨性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牢固樹立育人工作無小事的思想,堅持與校長、學生、家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再次,要重品行。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教育階段是孩子增長知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廣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吸收正面健康的思想營養(yǎng),抵制不良的社會惡習,培養(yǎng)高尚的社會情操,摒棄消極腐朽的思想。
三、自省“慎獨”,不斷加強自身綜合素養(yǎng)
教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教育工作者在施教的同時本身也在接受教育。自省就是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不要老是找客觀原因,要多找主觀原因。即使在工作中遇到順境,自我批評原則也要常存心中。經(jīng)常反省自身之過,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發(fā)現(xiàn)有違背黨性原則和道德要求之處,及時糾正,做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古人對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如今 ,在信息迅猛發(fā)展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 ,教師角色及其作用已悄然發(fā)生了改變。教育工作者在面對物質利益等種種誘惑,都要能把握住自身的言行,依靠內在的道德信念和力量自覺遵守道德、法律。
四、激勵自我,不斷增強服務意識
教育部門是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重要職能部門,也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服務行業(yè),必須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類學校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育工作者干事、創(chuàng)業(yè)、育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促進服務意識,以人為本促進和諧。面對時代發(fā)展的新要求,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面對教育工作的新任務,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樹立法律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反腐倡廉的意識,要堅持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衡量教育工作的基本尺度,時刻把為學生、為家長、為社會服務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不斷增強服務意識。
廣大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擴充自身知識容量,完善自我修養(yǎng),重塑自我形象,只有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內化自我,人文自我,樹立高尚的情懷,才能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