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當前,網絡語言因其言簡意賅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大量使用,而思想活躍的中職學生對其則更為喜愛,凸顯了這個年齡段學生自由、前衛(wèi)的個性。網絡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現形式,它能夠年輕化整個社會群體,創(chuàng)造新的時代文化。
一、網絡語言的含義
網絡語言就是在網絡上特用的語言,它主要以網絡生活為主體,而且在網聊、網絡社區(qū)的鍵盤語言中被使用得淋漓盡致,因其方便簡捷、言簡意賅的特點,深受青少年群體的喜愛。
二、網絡語言在中職學生寫作中的影響
將網絡用語應用在寫作中,具有兩面性。首先,隨著社會的進步,網絡的發(fā)展,網絡語言逐漸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因為學生的寫作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素材、積累素材,所以與時俱進非常重要,而這些條件的構成都離不開現今飛速發(fā)展的網絡環(huán)境。但是由于中職學生傳統(tǒng)作文寫作對語言表達和文章的結構有較為嚴格的要求,而網絡語言卻和傳統(tǒng)的寫作要求并不相符,在使用上有很大的隨意性,中職學生正處于寫作學習的基礎階段,因而在網絡語言使用方面對他們加以控制,能夠盡量避免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網絡用語中有幾個常見的問題,第一是采用同音字替代,比如用鴨梨代替壓力,或是數字上的諧音來代替正規(guī)文字進行交流,這會對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使用產生影響,使正規(guī)的語文寫作變得畸形。第二是故意使用錯別字或是歪曲詞義,如果真的將其運用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無疑會創(chuàng)作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句子和文章,影響了中職寫作的教學。第三,我國文學博大精深,在一些具體的詞義表達上很有講究,而套用了網絡語言以后,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發(fā)泄個人情緒或滿足低級趣味的猥褻垃圾用語,這些粗俗語言的大肆運用,必然會影響我國語言文字的審美水平。第四,網絡用語在交流上使用的是計算機鍵盤,這些字是通過拼湊而得來的,沒有經過書寫,因而學生對于字詞在結構和筆畫上的組合就會比較陌生,從而會遇到很多字不會寫的情況,這些問題的產生并不符合當今的教學要求。
三、中職學生應對網絡語言的措施分析
首先,網絡語言是當今社會科技迅速發(fā)展的產物,正確看待網絡語言,對中職生的寫作非常重要。曾經網絡上出現過一篇關于《憑什么高考作文不能使用網絡熱詞》的文章,高考作文中因出現了一些“給力”、“傷不起”、“有木有”之類的網絡詞語而被看作是錯別字加以扣分,另一些以表情符號穿插在作文中的現象也被一視同仁。對此,中職生必須正確看待網絡用語與考試作文語言表達的區(qū)別和規(guī)定。因為網絡用語屬于一個時代變遷的載體,是具體到青少年群體中的慣性表達方式,大多只有青少年才能看懂,如果將其擺到了教學與寫作的臺面上,勢必會對當今的主流文化構成威脅。還有一部分的網絡用語屬于垃圾語言,正確認識并區(qū)分語言表達,才能深刻理解哪些能接納哪些要被淘汰,從而保證一個學習者應有的科學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
其次,要不斷提高中職學生的網絡用語選擇能力。面對全新的網絡時代,必須要用發(fā)展辨證的眼光去對待思想文化上所受到的網絡媒體的沖擊。雖然網絡用語已經出現了兩千多個,但是隨著網絡的飛速發(fā)展,網絡用語會一代代更新,網絡詞匯不會得到長久鞏固和應用,因此學生濫用網絡語言的行為應該適可而止。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文字的理解和領悟能力,激發(fā)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這樣才能提升他們對網絡用語的選擇能力。
最后,教師在中職生使用網絡語言的過程中要進行有效指導。網絡語言的簡潔和自由使之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如果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就會使青少年與其他年齡段人們的代溝越來越大。由于語言的運用是靈活的,并處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中,所以教師的指導不能限制在學生已經形成的語言應用模式當中,而應該在學生對網絡語言進行應用的時候加以管制,提高學生的分辨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不威脅和影響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運用網絡語言豐富日常生活。
網絡用語是網絡時代的產物,隨著網絡的發(fā)展,網絡用語逐漸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學生當中,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無需驚訝。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正確的方式讓學生處理好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網絡用語的關系,對學生寫作進行悉心指導,讓學生在感受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前提下,選擇性地運用網絡語言。
此文系江蘇省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13—2014年度職業(yè)教育研究立項課題,課題名稱:網絡環(huán)境下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探究,課題批準號:201311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