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黎
摘 要: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語言積累,特別強調(diào)閱讀積累與生活積累,一再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放棄煩瑣的內(nèi)容分析,讓學生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然而,目前在一些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就此展開研究,尋找策略與方法,旨在提高低年級語文教學水平,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教學;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已經(jīng)實施多年,無論是實驗稿還是修訂稿,都非常重視語言積累,一再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放棄煩瑣的內(nèi)容分析,要讓學生在大量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這一課程目標給每個語文教師提出了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新課題。很多低年級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僅限于課堂上,教師面臨的任務就是:加強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F(xiàn)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方法談幾點看法:
一、存在現(xiàn)狀
目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在一些學校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多數(shù)教師認為,在低年級進行語言文字積累,實際上徒勞無功,是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低年級的重頭戲還應該是識字、寫字,而不應把太多的時間花在積累上,積累應在中高年級進行。因此,很多低年級語文課堂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識字、寫字上,語言文字積累更是十分缺乏。應該說,重視語言積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更是盡快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二、有效策略
我們都知道,一種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一種學習能力的獲得,都離不開教師長期的訓練和培養(yǎng),積累也是如此。這里尤其要指出,小學低年級教師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是相當重大的。我們學校中有一部分學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甚至還有小部分是文盲,學生多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大部分爺爺奶奶都不太識字,更不理解孩子現(xiàn)在學習的知識了。低年級的孩子本來認識的字就比較少,課外閱讀沒有教師和父母的指導,自行積累詞句還是比較困難的。
1.在朗讀中積累
朗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載著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學生通過反復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復接觸,能深刻領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語音節(jié)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低年級的課文中,很多內(nèi)容朗朗上口,再加上低年級的學生對新知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多朗讀幾遍以后就很快能背誦,這也有益于他們的積累。課堂一直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陣地,在課堂中,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指導,他們的表現(xiàn)欲就會增強。
重視誦讀,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寶貴經(jīng)驗,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葉圣陶先生更是諄諄告誡:“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這些真知灼見揭示了語文學習的內(nèi)在規(guī)律:學習語言,就得多讀。讀,包含著對語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積累、轉(zhuǎn)換創(chuàng)造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學習《小池塘》這一課時,學到“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通過講解,學生都知道這里把小池塘比喻成了人的眼睛,一眨一眨很可愛,筆者就讓學生觀察掛圖,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感受讀出小池塘的可愛。這些優(yōu)美的詞句在小學低年級課本中隨處可見,它們都可以成為學生誦讀與積累的佳作。
2.在擴詞中積累
積累語言文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口頭組詞。對課文里學到的生字,一定要學生多組詞,并且板書2~3個,第一個一定是課文里面的。然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都較差,組出來的詞往往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錯詞,這是一定要糾正和指出來的。等學生到了二年級以后,就可以讓他們通過查字典來擴詞了。
對于課堂上擴出來的詞,要及時地讓學生鞏固。如何鞏固呢?很多教師會想到去抄寫,可是這樣就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就曾在班級的一面墻壁上設置一個板塊,將課堂上擴出來的詞,挑選有意義的貼在墻上,供學生課后讀一讀,對于課堂上沒有及時掌握的,便可起到二次鞏固的作用。此外,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擴的詞被貼出來后,會更加積極地參與擴詞活動,而所貼的詞也會為學生提供一個擴詞導向,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詞擴出來才有意義,如“食物”要比“雞食”“貓食”更有意義。
3.在閱讀中積累
擴大詞匯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大量閱讀真的能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嗎?現(xiàn)在,語文教師幾乎都會布置課外閱讀和摘抄作業(yè),許多積累作業(yè)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他們邊閱讀、邊摘錄好詞好句,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的檢查批閱,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放任自由的詞匯積累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有時只是為了完成作業(yè)而摘抄,摘錄的詞語并不出色,只能說很一般,所以教師要做恰當?shù)囊龑А?
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詞匯的分類整理。如:集中摘抄本的一個版面收集“AA”的和“ABAB”的詞語,結(jié)合課文中的“不大不小、千變?nèi)f化、自言自語”再尋找類似的詞語。借課文中“五顏六色”收集表示顏色多的詞語,借課文中的“春暖花開”收集表示春天的詞語。
通過收集、整理、摘抄幾個步驟后,自然也就達到了積累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年級教師往往會忽略掉這個工作,認為學生還太小,字都不認識幾個。其實到了一年級,學生已經(jīng)可以進行這項工作,他們可以對照著課外閱讀中的字自己抄寫了,重點是量不要大。
4.在運用中積累
課外積累,如果沒有經(jīng)過長期的提取、運用,鞏固率是相當?shù)偷摹N覀儾荒芎鲆曔@種現(xiàn)象:有些學生很喜歡看書,也很聽話地做了摘記,但是他的詞匯還是那么貧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詞沒有經(jīng)過及時消化、強化,被遺忘了。這是很可惜的。如果語文教學中教師能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語境,讓學生回憶課外獲得的詞匯,再加以運用,那么日復一日,所掌握的詞匯量就相當可觀了。
低年級還沒有要求寫作文,但是可以適當寫寫日記。發(fā)現(xiàn)學生用到好的詞語,教師要大力表揚,這樣學生才能更多地將學到的詞語運用起來。下面是班上幾個學生的日記:
3月5日 陰
今天早上,我們一家人去看梅花,梅花的顏色真
多呀!有紅色的,有粉色的,有黃色的,還有雪白色的
呢!它們有的盛開了,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還是花骨朵
呢!
3月8日 晴
今天,我爸爸買了幾條魚放在魚缸里,有紅色的,
有灰色的,還有黑色的。它們的眼睛圓圓的,特別有精
神。
3月9日 晴
植樹節(jié)快到了。今天下午,我們學校全體師生在
一起植樹。同學們有的挖土,有的扶樹,還有的澆水。
我和同學們都好開心啊!
3月12日 晴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包的餃子有的
大,有的小,有的躺著,有的坐著。媽媽說我包的餃子
就像小寶寶。
里面有幾個句式就是課上學到后,他們之間相互學來后運用到了生活中。最開始是第一篇,筆者在班上讀了一遍,然后通過校訊通發(fā)給家長,用心的家長在給學生指導寫日記時就會向這方面靠。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聽到教師表揚了一位同學的寫作方法,就想自己也寫出同樣優(yōu)秀的句子來。
另外,學生在寫的時候,常常不愿意寫拼音,總想自己能寫出別人沒學過的字,這樣無形中就又學會了更多的字和詞。這些都是家長反映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整個積累中教師的激勵、鼓勵非常重要。
語文學習要根據(jù)語文學科語言文字的特點,吸取語文教育的經(jīng)驗與教訓,結(jié)合語言文字的認知規(guī)律來實施。要正確理解“語言文字積累”對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培養(yǎng)語感、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重視語言文字積累,養(yǎng)成語言文字積累的習慣,提高語言文字積累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