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
摘 要: 本文主要從合理安排復習鋪墊與情境創(chuàng)設、巧妙聯(lián)系直觀算理與抽象算法、靈活處理算法多樣與算法最優(yōu)、準確把握學生探究與教師引導、高效結合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五個方面闡述如何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計算教學 數學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貫穿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等都要依賴計算活動的參與。
一、合理安排復習鋪墊與情境創(chuàng)設
數學學習中的復習鋪墊能激活學生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舊知識與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為新知識提供“固著點”,而新課改提倡情境創(chuàng)設,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情境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促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使情境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此,課堂導入時,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努力尋求新知的“生長點”,創(chuàng)設情境。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整數》時,我創(chuàng)設了豬八戒買玩具的情境,討論豬八戒買各種玩具應付多少錢,從而列出算式8×3、25×3進行計算,這些算式的計算正好能用到本節(jié)的知識點。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復習舊知,學生找到自己學習的起點,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素材,充分發(fā)揮舊知識的支撐作用,促進對新知識的學習。
二、巧妙聯(lián)系直觀算理與抽象算法
算理是計算的理論依據,是直觀的、易理解的,而算法則是依據算理提煉出來的計算規(guī)律和方法,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直觀教學的手段,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為抽象、概括計算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三年級《兩位數乘兩位數》中“14×12”的計算時,我沒有一味地講計算方法,而是緊緊地聯(lián)系算理,讓學生在直觀算理的支撐下學習抽象的算法。一是讓學生交流,要求不僅會乘,還要把道理說清楚;二是讓學生針對別人交流時講得不夠清楚的地方進行提問并讓他們解釋。隨即我讓學生再重復一遍,同時配上情境圖進行解釋。通過聯(lián)系情境圖和師生一問一答,學生很直觀、明了地理解了原本抽象的算理。教學中我還注重把直觀的算理與抽象的算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學得很輕松,理解得較透徹。
三、靈活處理算法多樣與算法最優(yōu)
算法多樣化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最佳平臺,是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在面對一個計算問題時,解決計算結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樣的,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就可以加以肯定、鼓勵和表揚。因此我就讓學生看著板書進行分析比較,讓他們在平等、和諧、寬松的氛圍中相互啟發(fā),感悟各種算法的特點,從中選擇自己理解的、喜歡的算法,讓算法最優(yōu)化的過程成為學生自己體驗、感受的過程,靈活地處理算法多樣化與算法最優(yōu)化的矛盾,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準確把握學生探究與教師引導
能不能比這個更簡捷一點?能不能直接拆成一位數乘兩位數呢?”隨即學生開始認真探究,通過一個個的設問和由此及彼的引導,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引向簡約。
五、高效結合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
計算是由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計算需要情景,更需要合理地利用情景,而解決問題要在具體情景中引導學生分析提供的數學信息與所求問題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如在教學“兩個班級合乘一條船可以嗎?”時,我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本節(jié)課所獲得的知識探索解決問題,促使學生自主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為解決問題服務,又使問題解決與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取得“一石三鳥”的功效。又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小數加減法”這一單元的內容時,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后,先讓學生就書上的“練一練”進行計算,以此強化學生所學的知識,然后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在練習中我還創(chuàng)設購物等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用所學的計算解決問題。這樣就使學生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中蘊涵的豐富的數學信息,既體會到計算的價值,又發(fā)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我們要認真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僅使計算教學扎實有效,還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