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杰
摘 要: 體育新課改賦予初中體育教學內容全新的特點,在大課程觀的基礎上增強了體育教學的靈活性與指導性,這就對初中的體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體育改革賦予教學內容的新特點,要求在選用教學內容時,體育老師要結合學校的教學特色與學生的個性兩方面考慮,使競技體育與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相協(xié)調,幫助學生在中考中獲得良好成績的同時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本文分析了現階段體育教學新內容的特點,探討了體育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原則及方法,以便更好地實現體育新課改的目標。
關鍵詞: 初中體育 教學內容 新特點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我國的基礎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從多方面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進。對初中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有利于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從新課標對教學體育的要求出發(fā),教師在進行內容的選擇時具有自主性,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
一、初中體育教學內容的新特點
(一)以大課程觀作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初中體育教學內容摒棄了原有的教學傳統(tǒng),不再拘泥按運動類型進行教學安排,反之將內容體系重新構建,將體育學習的范圍不斷拓寬。初中體育教學具有在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同時更注重其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這一變革達到了大課程觀對于體育教學內容的要求,將“健康”放在體育教學的首位。
(二)使體育教學具有靈活性與指導性的特點
在課程改革的初始階段,初中體育教師普遍陷入迷茫的境地,因為新的課程標準并沒有給教師以明確的指示,這就對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提出了問題,雖然給教師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余地,但是使習慣按照大綱進行授課的教師對教學充滿困惑。因此,新教學內容標準為教師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教學內容要求,具有更高的指導性的同時保證了教師選擇的靈活性。
(三)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在實踐中積累的智慧
體育教學新內容對初中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不再是單純的體育教材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將體育教材的文字轉化成實踐活動的操作者。這就需要初中體育教師具有更高的實踐智慧。新課程標準給學校及體育教師列出了很多教學的項目,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自身的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明確選擇的內容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及意義,能否真正使學生受益。
二、體育教學內容新特點選用的原則與方法
(一)原則
1.實效性
從體育教學的本質看,其教學內容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設定的,因此,體育課程內容一定要符合體育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在進行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優(yōu)化時,應該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這就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在上課時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并且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情,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2.科學性
體育教學新的內容特點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之處,能夠更好地“因材施教”,順應每個學生獨特的發(fā)展特點,科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做到保障教育內容的安全可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受益者。
(二)方法
1.從現有的教學內容出發(fā),對其進行分析篩選,發(fā)現其中存在的老舊內容及時地予以取締,從而發(fā)現現階段教學內容的問題所在。例如跳高項目,教材中將跳高定位在競技化體育上,教授學生跨越式、背越式等高難度的動作。從實際情況講,跳高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性質只應該是對學生進行的一種基本體能訓練,但是教材的要求已將超出初中生普遍能接受的水準。所以,體育教學內容在進行新一輪的選擇時,應該多納入符合學生情況、能夠其實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
2.現存的初中體育教學內容中大部分都源于競技體育,但是進行競技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使學生得到身心發(fā)展,而是提高學生的成績。所以就要對現有的競技體育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使其適應體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要摒棄競技體育中對成績過于追求的這一弊端,發(fā)揚競技體育對學生的鼓勵精神,充分展現競技體育的本質。
3.在內容選擇上要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充分向學生的生活貼近。這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更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強其學習的信心,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梢赃x擇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
三、結語
體育教學目標只有在教學內容與綜合效應相融合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要實現初中體育教學的目標,就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優(yōu)化,在內容選擇的過程中也要深思熟慮,這是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體育教學內容選擇是服務于課程目標的,在進行內容選擇時,要對其價值與功能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規(guī)劃,從而幫助學生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心理健康發(fā)展,更快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文軒,季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季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說明與分析(二)[J].中國學校體育,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