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虹霞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常常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演“空城計”,真是讓人愛莫能助。英語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并重的特性,決定了英語教學是一個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領域。本文就是針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打破學生“空城計”方面進行探討的。多年的英語教學總結出: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好處多多。
【關鍵詞】小組合作;合作學習;合作時機;自信心
一、給學生提供輕松和諧的發(fā)言環(huán)境
英語課堂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不敢說,于是教師就只有自己說,結果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演“空城計”,而小組合作學習就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和不受威脅的環(huán)境,學生不用擔心犯錯誤,他們能夠在無戒備、輕松地氣氛中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大腦中形成優(yōu)勢興奮灶,這種教學情境在學生大腦中不易消失,甚至保持很久。對于不善發(fā)言的學生來說,同伴之間的有意義的口頭交際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激勵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并能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分享小組成功的喜悅,從而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小組合作學習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因而從根本上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摒棄了“教師滿堂灌,學生靜靜聽”的陳規(guī)陋習。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我往往會涉及一些需要小組合作的活動,如編對話、翻譯文段、記者采訪等,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課堂氣氛充滿自由和激情。使他們認識到“其實我很棒!”,所以我們說,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在小組合作中,他們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就是翻譯課文,每次我總是讓一組翻譯一段,對于比較簡單的句子,每人輪流翻譯一句,遇到一些難以翻譯的句子,組內的同學共同討論,先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的翻譯,再進行比較,最后采取最好的,如果翻譯的都不太好,那就再繼續(xù)糾正,一直到滿意為止。這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考過程,并且從他人那里也學到了很多翻譯的方法,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翻譯水平當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實現(xiàn)使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的
合作學習克服了以前教學的覆蓋率不高、學生的實踐機會不夠多、訓練不夠充分的缺點,逐步改變了學生惰性較強、懶于開口、過分依賴教師的被動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解決個別差異,縮小兩極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由于學生的水平差異比較大,我堅持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讓很多學生的口語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五、鍛煉競爭與合作能力
小組中以合作為主,組間以競爭為主,競爭與合作相伴進行,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集體榮譽感,緊張而密切合作,彼此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聽取、分析、同化別人的想法,開放的思想不斷融合、鮮明,語言更明晰。我在講一節(jié)公開課時,讓學生分組進行奧林匹克知識競答,沒想到平時最不喜歡英語的一組同學也激情高漲,結果他們組的了第一,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也讓他們從此喜歡上了英語,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這就是小組合作的成果。要想成功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六、如何進行分組
方法是將班級學生分成幾組,但每組學生的一般是四到六人;組員是不同等次學生合理搭配,嚴禁一個組內都是低水平,那樣他們會喪失學習信心,一個組內也不能都是高水平,那樣對于競爭就有失公平,每組的選出一名組長,以便進行有效的管理。
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币氚l(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必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認真讀書、認真傾聽、樂于思考等等。
八、要把握好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廣泛參與,一有問題就讓學生討論,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小兒科的問題充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課堂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之真諦。因此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否則就會產生依賴心理。時時合作、時時研究,也會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
九、適當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作用
優(yōu)等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后進生則處于從屬或忽略地位。后進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稍遜,往往落后優(yōu)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fā)言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十、持續(xù)發(fā)揮小組同伴的影響
事實上,最有效地幫助來源于同伴幫助,這種幫助不僅限于課內,還包括課外,任何時候都可以互相幫助,堅持說英語,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總之,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之間單項或雙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從而樹立學生良好的學習自信心;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從而徹底打破學生的“空城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