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怡潔
摘 要: 在數(shù)學教學中若能恰當運用數(shù)學比喻,則能有效改善課堂學習氛圍,化解教學難點,增強教學效果。本文將數(shù)學知識比作生活中的形象事物,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和規(guī)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
關鍵詞: 比喻 數(shù)學教學 教學應用
在生活中,一個小小的比喻有時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同樣,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巧設一些比喻,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能將一些本來晦澀難懂的概念、定義、公理、公式比作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一些難懂的知識就會變得淺顯明了。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與數(shù)學有關的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體會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1]由于學生年齡小,對于枯燥的數(shù)學往往記不住,學不牢,甚至感到厭煩。只有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持久,觀察力敏銳,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0王國里,沒有男人和女人,因為0既不是正數(shù),又不是負數(shù);外人只能和0王國的人握手,卻不能擁抱,因為握手相當于加法,擁抱卻是乘法,和0一擁抱,自己也變成了0,回不去了;0王國的居民都很輕,不對,應該說它們都沒有重量,但是只要往其他數(shù)字身后一站,就可以讓它們重上10倍,如果站在小數(shù)點后面,又能讓這個數(shù)輕上10倍……”[2]
這是李毓佩老師所寫的一篇與0有關的童話。這個故事建立了一個生動的數(shù)學童話世界,賦予了數(shù)學生命??吹竭@個故事,恐怕最討厭數(shù)學的孩子也會對0產生好奇吧。
看到這本書后,我深深受到了震撼。把這些0的特性,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和語言說出來,他們就會覺得有趣,好玩,可能還會自己思考,甚至會想出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產生興趣的時候。只要有了興趣,還有什么困難呢?即便有困難,也有敢于挑戰(zhàn)與克服的心。于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嘗試用孩子的語言和思維解讀問題。本文試用生活中的形象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和規(guī)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一、合理搭配,找到平衡
我們面對的是陌生的世界,學習就是為了認識陌生的世界。如何化“生”為“熟”是數(shù)學學習永恒的研究課題。教師要用熟悉的事物說明、比喻還不熟悉的事物,使學生易于理解。
比如一些枯燥無味,學生無從插手的題型。如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中有這樣一種題型,把0-9這10個數(shù)字分別填到下面的方框里,每個數(shù)字只能用一遍,□+□=□+□=□+□=□+□=□+□。在講解這道題之前,我先從班級中選出高、矮、胖、瘦非常有梯度的4名同學到講臺前,請他們按高矮站好,再問如果這4個人想去玩蹺蹺板,怎樣搭配比較合適呢?這時有學生說:“最矮的和最高的在一頭,中間兩人在另一頭?!贝藭r我追問:為什么這樣搭配?通過這樣層層引導告訴學生,在數(shù)字王國里,也必須這樣合理搭配,才能達到某種平衡。
比喻的形式、內容可以是多樣的,只要找到一個好的契合點,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譬如上面一道題還可以這樣問:“星期天小熊請0—9這10個數(shù)字小朋友到他家里作客,吃飯的時候給它們準備了5張連在一起的長椅子,每張椅子上可以坐2個數(shù)字小朋友,每張椅子上面的重量可都要相同喲!那該怎樣坐它們才能坐得穩(wěn)呢?”很快正確答案就出來了。
二、組成“家庭”,理清層次
在一年級時,講解數(shù)學數(shù)位計算之間的關系時,由于部分學生對于個位、十位百位進位的關系不是很明確,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短時效果不錯,但一段時間后學生還是經常出錯。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看,對于知識的死記硬背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針對兒童這種心理特點,如何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而又少犯錯誤,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問題。生活中常用“比喻”形象深刻,數(shù)學教學中豈不也可以嘗試使用“比喻”手法。于是,我讓學生確定個位滿十了太多了之后應該送給別人,這個人就是比個位高一級的“爸爸”——十位,到百位的教學時,學生自然接受了爺爺,即百位。同時,在比大小時,就相當于兩個家族進行比賽。最高位作為“一家之主”這樣最強大的選手去參賽,要是贏了,后面就不需再比,如果打平了,其他選手就要繼續(xù)參賽。如果輸了則無需再比。這樣的比喻讓學生迅速明確了比大小的方法。同理,在講解單位換算時,由于單位太多,單位間進率容易混淆,在教學中加入“兒子”、“爸爸”、“爺爺”三元素,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學生很快反映出“兒子”、“爸爸”、“爺爺”的“輩分”關系。接著我在黑板上寫出三個單位:厘米、分米、米,請學生找出單位中的“兒子”、“爸爸”、“爺爺”,并說說它們的進率是幾,同學們都能很快地正確回答。這時候,引入千米,學生都很開心地說:是爺爺?shù)陌职值陌职值陌职帧4蠹叶夹Φ煤荛_心,知識點也在笑聲中自然得到了鞏固。一個小的知識點予以人文的“家庭”關系形象而又貼切,能夠把簡單、枯燥的數(shù)學學習變得輕松而且理解深刻。
三、我是小隊長,解決排列組合
在二年級初步接觸數(shù)學廣角的內容,即排列組合,由于內容提升坡度大,思維要求較高,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如用1、3、5三個數(shù)字組成兩位數(shù),能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學生雖能進行排列,但不能迅速地找到按順序排列的方法。于是,我就說它們三個要排隊,所以,我們可以先讓1當上小隊長,然后帶一個小兵,可以帶3,也可以帶5。接下來我就問學生,第二次輪到誰當小隊長了?學生自然喊出3來當小隊長或者5來當小隊長。于是,我順勢讓學生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學生興致勃勃地取了“小隊長法”。以后碰到此類題目,學生解決起來非常輕松。甚至到了三年級上冊難度變大后,出現(xiàn)需要組成三位數(shù)時,學生都還牢牢記得小隊長法,并能自覺使用這種方法。
四、穿上黃馬褂,看清計算步驟
在二年級下學期出現(xiàn)了小括號,如6×(5+1)對于小括號的用法,一開始我是跟學生說小括號里面要先算,發(fā)現(xiàn)掌握情況并不理想,還是有許多學生習慣先算6×5。于是我靈機一動,用學生在電視里經??吹降狞S馬褂作比喻,使用括號表示“穿上了黃馬褂,誰都拿它沒辦法”。再讓學生試著解答此類題,正確率果然提高了許多。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都能夠快速正確地判斷出題意,求解過程也變得簡單。“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要做到教學時間用得少,教學效果好。在教師有效指導下,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正所謂寓教于樂。
數(shù)學中蘊涵的比喻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然后加以點化、誘導、推想等,讓學生領會言外之意,品嘗味外之味,并能在理解基礎上靈活運用知識。通過數(shù)學比喻的多角度探究,可以發(fā)散、開闊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生活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獲得成功體驗。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溶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
總之,對學生認知中陌生的事物,如果教師用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喻,按照熟悉事物的性質、判定,加以類比研究,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創(chuàng)造,可減少學生學習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雖然一些“比喻”按專業(yè)的眼光、從科學的角度看,可能欠缺數(shù)學的嚴謹,但這些比方能讓孩子們的眼中放出驚喜的光芒、臉上出現(xiàn)頓悟的神情,使數(shù)學不枯燥、不神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樂此不疲。在數(shù)學中運用適當?shù)谋扔?,并不意味著不顧?shù)學原理隨意比喻,比喻的魅力就在于貼切性,如果僅僅是為比喻而比喻就失去了它自身的魅力。數(shù)學原本是一個神奇的世界,這個世界有著簡潔美、對稱美、統(tǒng)一美等,但我們往往總是想快點達到目的——教給學生公式定理,卻忽視了數(shù)學本就源于生活。所以,我們應通過適當?shù)谋扔?、兒童化的語言等各種方法恢復數(shù)學原本的面貌,使學生在富有趣味的數(shù)學世界中學中樂,樂中學。
參考文獻:
[1]數(shù)學課程標準.
[2]李毓佩.數(shù)學王國歷險記[M].湖北少兒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