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吉
摘 要: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閱讀的必要性,注意內容滲透、注意情感鼓勵、注意營造氛圍、注意心理培養(yǎng)、注意閱讀方法,只有做到五個注意,才有可能使學生樹立主動意識,提高閱讀興趣。
關鍵詞: 語文教學 閱讀興趣 提高方法
閱讀是書面交際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人們獲得信息、學習知識的基本手段之一。古人說“開卷有益”,閱讀可以獲得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調節(jié)情緒。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yǎng)閱讀能力列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中學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必須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閱讀隨之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使學生自覺地閱讀理解呢?我在幾年的教學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閱讀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聯系教學內容向學生適時推薦與課文有關的作品或課文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在講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可以滲透給學生關于魯迅的作品,并且可以適當夸張地說魯迅的文章有何種趣味性。在文章提到“張飛鳥”時,教師可以以此為話題,讓學生讀一讀《三國演義》,了解張飛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有怎樣的性格?與劉備、關羽是怎樣的關系?這樣,無形中就使學生產生很多疑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文中還提到《西游記》,那么《西游記》又是怎么回事呢?書中反映的是何時、何地、何事?主人公又是誰?引導學生讀一讀,并著力推薦這本書是何等著名,充分介紹它的影響力,讓學生產生崇拜感,這樣就使學生產生想要了解書中人物、故事情節(jié)的欲望,產生“我要閱讀”的想法。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鼓勵學生閱讀
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完全是從課內教學過程中獲取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課外閱讀提高的,這就說明課外閱讀極其重要,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鼓勵學生涉獵一些名家名作,以達到豐富知識、拓寬視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鼓勵學生閱讀:
(一)引導法。中學生已經有了自讀意識,但是缺乏辨析、鑒別的能力,所以就有學生讀一些娛樂性較強的東西,此時,老師首先不應該正面嚴厲地批評,而應以誘導及教育的方式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意識到所讀書籍的危害,從而讀一些內容思想積極向上的名著佳作。
(二)活動法。在學習過程中為了鼓勵學生閱讀可以開展一些活動,以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同時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也可以讓學生當小教師走上講臺,講述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可側重選文的某一點進行講解,也可以談自己的讀后感。以激發(fā)閱讀的自主意識,讓學生自主對文章進行解讀,從而進行閱讀意義的建構。
(三)閱讀法。教學過程中會經常涉獵一些課外文學作品,這時教師可以把涉及的文學作品內容簡單地向學生講述,在講到故事情節(jié)的高潮或精彩片段時可以故意說自己忘了,讓學生自己猜想并適時向學生建議“不妨讀一讀此作品,這樣會了解得更清楚”,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三、在教學過程中營造閱讀氛圍
(一)集中閱讀,以課堂帶動課外。為了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閱讀時間,在提前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采用集中閱讀的方式進行課堂閱讀,課堂閱讀時間的保證能極大地帶動學生課外閱讀。更重要的是,這對于學生進入閱讀狀態(tài)、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能夠起到一定作用。
(二)教師組織,家長配合,營造良好閱讀氛圍。良好的閱讀氛圍包括物質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首先是書籍來源的保證,目前主要是學生自備書籍或從圖書室借閱,閱讀的地點在教室或圖書室,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能夠安靜默讀,營造良好氛圍。全年級、全班參與的讀書活動,有效促進了心理的優(yōu)化,同時注重與家長溝通,特別設計給家長一份關于讀書活動的調查問卷,力求使家長成為良好閱讀氛圍的促成因素。
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閱讀心理的培養(yǎng)
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語言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讀活動既是閱讀者把讀物的語言變?yōu)樽约旱恼Z言,把讀物的思想變?yōu)樽约旱乃枷氲囊环N復雜的語言實踐活動,又是閱讀者的大腦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分析、綜合、比較、聯想和想象的復雜心理活動,還是閱讀者同讀物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的復雜情感活動。要有效地完成這些活動,最基礎的是閱讀心理的培養(yǎng)。
五、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動力
要真正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并且自覺地、發(fā)自內心地閱讀,還要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動力,那就是靠語文本身的魅力打動和吸引學生,在有目的和對象的閱讀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逐步品味語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此,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讀;抓意境描寫,發(fā)揮想象讀。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產生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這樣就使學生的文化底蘊不斷豐厚,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