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麗
【摘要】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讓教師意識到,只有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才能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客體的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全方面發(fā)展,真正起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激發(fā)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成為了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本文以初中語文為例,通過對什么是自主學習和如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兩個方面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自主學習意識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繼而從根本上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尤其是對于初中語文這門需要思維極度發(fā)散的學科,很多知識需要學生自己去感受和領悟,因此自主學習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體現
(一)課前準備——制定學習計劃
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思維發(fā)散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前就體現在能夠明確課堂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在鍛煉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對自身有個全面的認識,提高自我認知能力。例如初中語文蘇教版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文,在課前,學生要自己熟讀此文,了解作者杜甫和寫作背景,能夠將全文基本翻譯并找到重點的字詞翻譯,了解學習本文要求掌握的要點有哪些,制定一個短期的學習計劃,比如背誦課文、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長期的目標是熟練掌握全文內容和要點,找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暴露的缺點和漏洞,加以改進。
(二)課堂實戰(zhàn)——完善學習目標
在制定了自己的學習計劃后要將之付諸具體的行動中。在上課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制定的目標,掌握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沒有掌握或者沒有預習到的內容,了解自己能夠掌握的程度,在清楚自己學習狀況的條件下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去彌補學習上的不足。
(三)課后總結——進行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對自我能力認知的同時,能夠客觀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表現。學生要對自己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課堂的表現、課本內容的接受情況進行一個總的評價。通過這個評價的過程,學生能夠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維能力,能夠對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認識教學現狀,教師積極引導
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極為重要,尤其是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自制力不強,凡事都感到好奇又都是三分鐘熱度,自尊心強烈,如果不加以引導,很容易誤入歧途,非但達不到自主學習的要求,還容易徹底失去學習的興趣,荒廢學業(yè)。
(一)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梢詮恼n堂的教學方式入手,比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小組探究教學、課堂問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學習產生探究的興趣,為自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課堂評價語言的重要性
評價語言對于中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往往能夠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表現和付出,及時而恰當地給予評價,利用自習課或者班會,讓學生將自己近期的學習目標和完成情況寫在一張紙上交上來,認真批閱,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在作業(yè)后寫上評語書面鼓勵或者口頭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三)教學過程注意情感教育,避免死板的學習現象
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對自己負責,全面發(fā)展自己。然而,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學生多是“被動自主”,為了考試而埋頭苦學,為了應付課堂問答而學習,或者是教師強行要求學生制定計劃學習。這種情況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極為不利,不僅不利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更是阻礙了學生的思維,免不了出現“書呆子”現象。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現象,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情感教學,培養(yǎng)學生情感感知能力,投入真正的熱忱在學習上,能夠自發(fā)地去學習。
例如,在學習名家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查找名家朗誦播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有所感受,介紹作者寫作的背景,通過引導學生對于自己父親的聯想,融入課文的情感中去,能夠細致入微地感受到父愛的深沉,此時在拋出課文教學的目標反而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輕松地帶入學習氛圍,學生相互討論探究,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四)把握學科的特殊性,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即便課堂上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教學內容精彩紛呈,如果沒有大量的課外閱讀和生活體驗,教學的意義還是達不到。因此,語文教師更應該把握這門學科的特殊性,不時地給學生推薦一些比較經典的名師巨著,并設置情景讓學生自己感悟和領會,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能夠逐漸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題意義,還能開拓學生的知識水平面,陶冶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打下結實的基礎。
三、總結
初中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是文字藝術的學科,而藝術又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開始留意身邊的生活現狀,能夠從中感知和發(fā)現,對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產生很大的幫助,而這些都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自主學習能力是十分重要,也是學生在學習初中語文最基本的能力。只有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實現素質教育。
本文通過簡單的分析和探究,探討了如何激發(fā)中學生對初中語文的自主學習,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夠繼續(xù)深入探究和研討,提出更好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早日實現素質教學。
參考文獻
[1]宋娟娟.淺談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有效性[J].江西教育,2010(Z2).
[2]張炎.讓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走上理性化軌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10).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