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恩
[摘 要]語文學科除工具性、人文性外,時代性也很突出。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信息是教師的耳眼,是教師掌握教學動態(tài)、不斷改進教法、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的一條重要途徑。只有掌握時代的信息,教師的教學素材、教學思路才能不斷迸發(fā)智慧的火花。遠程教育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充滿時代氣息中學習語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興趣 思考 整合信息
所謂興趣,即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是力求知識世界和勇于探索真理的帶有感情色彩的非智力因素。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辈剪敿{也提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W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是其努力前行的內(nèi)驅力,是自主探索的基石,也是進行有效學習的支柱。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善于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諸多學科中,語文學科以其形象性、情感性和語言感染力,是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我是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下面是本人的幾點淺顯之見,整理成文和大家交流探討。
一、重視學生的感知,激發(fā)學習興趣
思考是一種創(chuàng)造過程,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嗫嗨妓鞑坏闷浣馐峭纯嗟?,但上下求索后豁然開朗帶來的那份欣喜,獲得成功所帶來的快感,確實是一種享受。也許,現(xiàn)在的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很差,你讓他思考,非但不能讓他們在語文課中找到快樂,反而會讓其失去了對語文的關注和興趣。教學中,老師可提出一些符合孩子生活經(jīng)驗或者容易激發(fā)他們探究欲的問題,那么一切煩擾就很容易消除了。教學《荒島余生》一課時,先和學生聊天,聊孩子們的愛好,聊童話故事,聊宇宙奧秘,聊未解之謎,聊著,聊著,我就把話題引向了探險,然后再從探險轉向一種假設:“如果,你駕著一艘小船在廣闊的太平洋上探險,突然吹來了一陣狂風,把你吹到一個荒島上,沒有糧食,沒有伙伴,只有陌生,只有孤獨,你會怎么辦?”這樣,學生自然就想到了《魯濱孫漂流記》,它的內(nèi)容、它的人物、它的很多細節(jié),然后進入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上,整堂課的目標也就實現(xiàn)了。
二、重視學生的感悟,激發(fā)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背景下,課程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內(nèi)容走向學生體驗的時候,語文教學不只是讓學生學會“文本課程”,更多的是讓其“體驗課程”。所以,教學實踐操作中,教師要充分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受體悟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熱情。我在教《狼》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兩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的細節(jié)和感受文本的思想情感,便讓學生采用課本劇的形式融入文本,用自己那顆敏感的心靈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學生們在親身的體驗中獲得了對課文細節(jié)的明晰了解和對文本情懷的真誠復制,感同身受。比如:在《狼》這一課中,“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這一句,學生們老是翻譯不準確,通過表演,他們知道了當時的情景。還有“轉視積薪后”這樣一個細節(jié),學生們惟妙惟肖的表演,讓所有的觀眾開懷大笑之余,懂得了這句話的所有韻味和意思。在教學中,把課堂充分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感知、主動地體驗、主動地領悟。學生在活動體會中產(chǎn)生了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興趣自然而來,效果事半功倍。
三、巧妙整合信息,激發(fā)學習興趣
語文學科除工具性、人文性外,時代性也很突出。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信息是教師的耳眼,是教師掌握教學動態(tài)、不斷改進教法、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的一條重要途徑。只有掌握時代的信息,教師的教學素材、教學思路才能不斷迸發(fā)智慧的火花。遠程教育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充滿時代氣息中學習語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愛看電視愛上網(wǎng),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巧妙地引導,引導他們看相關的電視節(jié)目,如“電視散文”、“百家講壇”、“動物與自然”和各種訪談錄等,諸如頒獎詞、網(wǎng)上的論壇、跟帖、貼吧、解說詞等都可以走進語文課堂,既鮮活又生活化。此外,學生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社會新聞、學校動態(tài)、影視信息、明星生活等,都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都是很好的材料源。教師善于捕捉這些信息,善于把這些信息與語文教材結合,與學生興趣結合,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教學《〈論語〉十則》,讓學生先看看于丹在《百家講壇》所講的《論語》片段,學生就覺得《論語》可有意思了,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四、激勵質疑問難,激發(fā)學習興趣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xiàn),優(yōu)化語文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不同的看法。對待學生的這類插話,不能認為是“耍小聰明”、“出風頭”,甚至是“目無師長”、“破壞課堂紀律,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充分要利用學生這些思維的火花,點燃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老師要以歡迎、鼓勵的態(tài)度給予肯定,并做出讓學生滿意的解釋。還要在解惑釋疑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品質,引導學生針對文本內(nèi)容提出有質量的問題,如主題、立意、寫法、語言等方面的問題,如《皇帝的新裝》中夸張手法的作用?《春》這篇散文的語言美在哪些方面?這些問題是文章的亮點所在,當學生能提出這些問題時,語文教學便會變得生動高效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