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剛
摘要:閱讀可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剖析、綜合、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和審美能力,此外還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深度,陶冶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本文分析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異同點,并闡述了比較異同點的意義所在,對于語言教學會有一定的潛在借鑒意義。
關鍵詞:語文閱讀 英語閱讀 教學 比較
引言
所謂閱讀,無論是語文閱讀還是英語閱讀,就是利用直接的或者相關的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去解讀包含一定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的閱讀材料。語言知識一般情況下是指語音、詞匯以及篇章知識的總和,而非語言知識是指語言知識以外的相關的背景知識也就是直接或者間接獲取的知識經(jīng)驗的總和。閱讀可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剖析、綜合、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和審美能力。此外,還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深度,陶冶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因此,閱讀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語文閱讀與英語閱讀教學的共同點
(一)基于語言學習的視角看語文、英語閱讀教學的相同之處
任何語言的學習和運用都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對于在語文和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閱讀教學也是如此?,F(xiàn)在,語言學理論認為語言的學習都會經(jīng)過感知、存儲、再認知和輸入的過程,也就是說當人們學習到新的語句時,會暫時性地存儲到大腦中,如果不及時地加強訓練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慢慢地退化,隨著語句聽或者讀的次數(shù)增加就會在腦海中不斷地重現(xiàn)和加深,這就是語言的學習階段,當加深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輸入出來,也就是語言的運用階段,也就是我們看到和別人進行熟練地交流。因此,認為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由淺入深、由內(nèi)及外的過程,有量變到質(zhì)變的不斷積累過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段以及對語言的掌握程度,合理地安排閱讀教學中難度、閱讀的數(shù)量和閱讀的類型。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剛開始安排學生閱讀一些生詞量少,故事強的文章,隨著學生閱讀技巧、閱讀數(shù)量提高不同的程度再進行合理的安排更加寬泛性閱讀題材和更加豐富的閱讀內(nèi)容,這樣由淺入深的閱讀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條成功之路[1-2]。
(二)從閱讀材料的選擇上看語文、英語閱讀的相同之處
1.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
不同年齡段和知識掌握水平不同的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選擇上也不會相同,教師要因材施教。我們可以想象,當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不足以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理解時,不僅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的信心的打擊也是非常大的,長此以往,有可能會造成學生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厭學心理。但是,如若選擇的材料過于簡單就達不到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2.閱讀材料的趣味性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選擇材料時可適當?shù)剡x擇一些能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材料,比如,詩歌,引人入勝的故事,幽默,寓言等。學生也許能在愉快中學習到知識。在選擇閱讀的題材時,要盡量多樣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3. 閱讀材料的教育意義
在選擇材料一方面是要考慮學生在閱讀時能學到一些生詞、句型和句式,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幫助。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選擇的材料要對于學生心靈情感的培養(yǎng)和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的塑造有一定的幫助。當然,材料也可以緊貼時代的前沿,圍繞當前的輿論熱點,偉人傳記,偉人事跡等內(nèi)容進行選材。這些會潛移默化對學生產(chǎn)生教育意義[3-4]。
(三)基于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行為看語文、英語閱讀的相同之處
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程之一的語言學習課程,學生是掌握語言技能的主題,而評價教學效果的標準學生掌握語言技能的程度。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充分發(fā)揮所教育對象的主體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因而,教育模式必須從傳統(tǒng)的教師“獨奏”的模式轉移到以學生為主體上來,教師從“獨奏”的角色轉變到“伴奏”者的角色中來。通過這種師生的互動和參與性,讓學生自發(fā)地、積極地尋求知識、思考與創(chuàng)造。教師要進行啟發(fā)式地教學,讓學生主動地思考和學習。
二、語文閱讀與英語閱讀教學的差異之處
(一)基于語言學習的視角看語文、英語閱讀教學的差異性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而英語是外來語言,這就使得語文閱讀教學和英語閱讀教學會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他們往往缺乏相應的背景知識,由于民族不同,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都不盡相同,對文章的理解上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偏差。其次,現(xiàn)在的英語閱讀教學相對語文閱讀教學更注重對詞、句的理解,而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就顯得欠缺的多。
(二)從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語文閱讀和英語閱讀的差異性
首先,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掌握語言本身,而是用語言去做事情,比如學習其他學科,與他人進行交流等。因此,英語作為一門幫助人們學習、工作的工具,首先應該體現(xiàn)在它的實用性上。而閱讀教學也往往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即:把語言技能的學習同學科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結合起來。因此在選擇材料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專業(yè)和日常運用要求,這是和語文閱讀教學不同的。其次,英語閱讀往往是精讀和泛讀的有機結合,而語文閱讀對學生來說層次感并不是很強。這主要是由于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在日常生活就接觸到大量文章和書籍,而閱讀教學就不一樣了。學生閱讀英語的時間大部分都在課堂上,能接觸到英語文章的機會相對語文來說要少得多。最后,相對語文閱讀,英語閱讀的材料顯得相對匱乏。再加上思維方式、民族習慣的不同、適合他們的材料就比較匱乏。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平時就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整理閱讀材料,緊跟時代和科技的前沿,及時地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所需和所想,這樣才能為日常的教學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基于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行為看語文閱讀和英語閱讀的差異性
由于英語是非母語,在教學中由于缺乏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與氛圍。因此,在英語閱讀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要比在語文閱讀中的作用強。要引導學生盡量按照英語的思維方式和相應的背景知識去解讀文章的結構和整體思想。
此外,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jù)閱讀的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性,提高其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
三、語文閱讀與英語閱讀教學比較研究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是語文閱讀與英語閱讀的最終目的
所謂自學能力就是指能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無論是語文閱讀教學,還是英語閱讀教學,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會思、善思,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傳授知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而且這種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顯著效果的,需要教師持久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一旦當學生切實獲得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生就會終身受益,對其人生的發(fā)展是不可估量的。
(二)利用母語來學習英語,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現(xiàn)在,英語已經(jīng)成為一種國際性語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F(xiàn)在英語教學工作者普遍認為我國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仍然很低。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適當?shù)丶訌妼W生對英語的反復聽,大聲朗讀,認真模仿,這也是要營造成一個像母語那樣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學習英語的一條可借鑒之路。
(三)英語閱讀教學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
雖然現(xiàn)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可依然有很多語文閱讀教學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教師唯恐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透徹,過于注重對文章的詞、句子和語法的分析和理解,而對于語言的積累往往不重視。語文閱讀應該借鑒英語閱讀的教學方法,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消化、吸收,這樣,知識就會積沙成塔、聚少成多。語文語言教學還應該讓學生多讀書,甚至對于一些書籍是不求甚解地去讀,這樣可以豐富他們的閱讀量,豐富他們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此外,語文閱讀教學也該學習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多樣、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氣氛活躍等諸多成功經(jīng)驗[5]。語
參考文獻
[1]段后基.閱讀教學的層次性[J].四川教育,1987(01).
[2]史淑艷.優(yōu)化課堂提問設計,改革英語閱讀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5).
[3]王艷華.淺談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才智,2010(06).
[4]高秀峰.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問設計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學習(上),2011(05).
[5]郭耀民.英語閱讀教學探析[J],許昌師專學報,1999(04).
[6]冉光進.淺談英語閱讀教學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J].中學英語園地(教研版),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