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蓉
摘 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導學案”輔助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一大亮點?!皩W案”的使用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明顯增強,但其也存在很多弊端。本文在指出“導學案”優(yōu)點的同時,重點闡述了其弊端和解決措施。
關鍵詞:導學案;優(yōu)點;弊端;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6-023-1
一、“導學案”的優(yōu)勢
1.教師問卷表明。
(1)教師們比較認同“導學案”教學模式,也表現出比較濃厚的研究熱情。
(2)使用“導學案”教學后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學生對自學情況了解更詳細了,課前準備更充分了,更加明確教師本節(jié)課要講的內容。課堂教學的效率明顯增強,學生上課時的表現出現明顯的變化:發(fā)言的多了,小組討論實了,展示的方法豐富了,后進生也能有表現了,優(yōu)秀生更突出了,學生的興奮點多了;老師不再獨占課堂,給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并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當堂檢測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效果。
2.學生問卷表明。
(1)有526名學生贊同使用“導學案”,認為其能幫助到自己,約占所有人數的90%;能按老師要求認真完成“導學案”的預習部分約有82%;認為教師教學方式改變的有92.97%;在半小時完成“導學案”的約有97%;認為自己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進步的約有94%;認為自己聽課效率提高的約有91%。但是能做到日日清,在“導學案”上記筆記、學后記的比例僅有約52%左右;教師檢查“導學案”的有約76%。
(2)在使用導學案后,預習有任務有要求了、能真的預習了,預習時會標記、概括大意了,能找出自己不會的問題了。自己完成作業(yè)的能力提高了、自信了。小組討論時敢說自己的做法了、愿意參與了。課上敢展示、敢發(fā)言了。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提高更有信心了,習慣變好了。優(yōu)等生的優(yōu)勢更大,學困生也積極參與學習了。
二、目前還存在的弊端
1.教師方面。
(1)有些教師只是把教材內容簡單地編制成一個習題,甚至機械照搬課本內容,連編排順序都完全一樣。
(2)很多教師對學生如何使用好“導學案”沒有明確的指導,讓很多學生對“導學案”不以為然。
2.學生方面。
(1)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依據學案,像割草機一樣平穩(wěn)推進,一題不落,死記硬背教學內容,簡單、機械地尋找答案。而不是著眼于我要“學什么”與“如何學”。
(2)很多學生(尤其是一些“后進生”)用完前一節(jié)的“導學案”后就將其拋到腦后了,沒有將其裝訂成冊,導致再要用時其“尸體”都找不到了。
三、對策
1.導學新知。
從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入手,依據知識體系的構建,以“目標明確、任務小”為原則,通過問題、習題、方法指導、思路提示、需要的習慣、需要收集的資料等進行安排。目的是使學生借助“導學案”來利用教材等多種資料進行有效的學習。課前進行預習,為課中準確確定學習目標,為實現師生、生生等深度交流奠定基礎。
學生要在課前對教材進行結構化閱讀,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深度閱讀,對教材的層次、結構進行全面疏理,理清教材呈現的概念性問題(是什么),原理性問題(為什么),訓練性問題(怎么辦),在此基礎上逐步學會提煉問題。
閱讀階段,教師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步,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指導學生運用“讀、思、劃、查、寫、記、練”等方法進行結構化閱讀。
第二步,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梳理出概念性問題、原理性問題和訓練性問題。
第三步,指導學生明確閱讀中產生的問題,和自身閱讀存在的問題。這里的閱讀指導要體現在“導學案”中,學生有所依據。關于閱讀目標的設計要求,要緊密結合地理課標要求,選取階段性要求,逐步落實和提高。
2.學案編寫應有層次性[1]。
學案編寫的核心是讓每一位學生能參與其中并學有所得(優(yōu)秀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中等生收到激勵,后進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3.學案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有明確的目的。情境不是擺設,不是趕時髦的“點綴品”。一個好的“導學案”,其教學情境一定是為其教學目的服務的,同時因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針對學生所學新知的需要,設置一定的相關已經學過的舊知、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要注意學生做后找出規(guī)律和方法,為學習新知奠定遷移的基礎。
4.學案的“討論交流”不能變成“放任自流”。
有些教師不管時機是否成熟,問題是否值得討論,都交給學生討論,導致學生圍成一團唧唧喳喳地討論,走上“放羊式”。學案設計時教師要深思熟慮,提出值得探討的問題;討論時,教師啟發(fā)誘導;討論后,教師要全面總結,并概括出議題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學案的最大作用。
5.學案實施應有遞進性。
“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精講釋疑—層級訓練”是有效實施學案的四部曲。學生應依據能力進行層級訓練,基礎題必做,拓展題稍加難度,大多數學生都要完成,拔高題綜合性較強,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選做。
[參考文獻]
[1]凌風.芻議地理教學的不等式.地理教育,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