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麗拜·買而瓦
摘 要:雙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最大障礙就是學生對于漢語的口語訓練,在培養(yǎng)學生聽力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學好漢語的關(guān)鍵所在,同時也是雙語教學的難點。在課堂中通過使學生聽、說、讀、寫來加強對民族學生的口語訓練,增強語感,從而學好漢語,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口語訓練;語感;課文內(nèi)容
雙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最大的障礙就是學生對于漢語的口語訓練,在培養(yǎng)學生聽力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的能力,是學好漢語的關(guān)鍵所在,同時也是雙語教學的難點。在課堂中通過使學生聽說讀寫來加強對民族學生的口語訓練,增強語感,從而學好漢語,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本人在這方面有一點淺顯的認識,現(xiàn)以雙語班二年級語文《會說話的燈》一課的教學為例,談一點
認識。
一、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對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最有效的莫過于多讀了,因此,本人除了在課前通過對每篇課文的自讀,早讀課上的領(lǐng)讀、齊讀等形式,來加強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從而為口語表達打下基礎(chǔ)。同時在課堂上也把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貫穿始終。本人在教學《會說話的燈》一課時也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訓練中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在小組中每個成員朗讀一遍,而后由其他成員進行指正,在每個學生讀完后,由本小組齊讀來提示本小組的朗讀完成。其目的就是讓小組內(nèi)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不同的層次上有所提高,同時還要求本組成員互相補充、糾錯。這里既有讀的過程,同時還有聆聽的過程,把聽和讀結(jié)合起來,從而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分小組讀課文之后,接下來抽學生朗讀,由其他學生在認真聆聽后給予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因此,對學生朗讀訓練的有效指導,是在雙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口語訓練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造句進行口語訓練
在通過以上朗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提問:燈的作用是什么?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燈的作用是照明,教師進一步明確:燈除了照明還會跟人們說話呢!教師隨即要求學生用“除了……
還……”進行造句,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老師通過在黑板上畫畫、寫字來激發(fā)學生造句。隨即一個學生就說:“艾里干同學除了寫字還會畫畫,”另一個學生說:“我今天除了吃拉面還吃了一個雞蛋?!薄拔覀儼嗟耐瑢W除了會說維語還會說漢語。”等等。對民族學生的漢語教學,本人認為有一個難點,就是在母語基礎(chǔ)上的局限性,都知道,我們學習本民族的語言,是由會說然后到會寫,即由口語到語言文字的學習過程。但是,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時說和寫幾乎是同步的,甚至可以說是由文字到口語的學習過程,這也是雙語教學中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所在。也就是要求學生通過文本的學習,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口語訓練。接下來教師進一步提問:汽車的方向燈告訴我們什么?學生說:小心我要拐彎了。那么,你知道紅燈告訴我們什么嗎?綠燈又告訴我們什么?大海上燈塔上的燈告訴我們什么?學生在回答時教師注意對學生的評價,同時教師說:只要你用心就能聽懂我的話,進而要求學生用“只要……就……”來說一句話。學生造出了這樣一些句子:只要下課我們就出去玩;只要媽媽在家我回去就有飯吃;只要上體育課我們就踢足球;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媽媽就會給我獎勵;只要你好好學習爸爸就會給你買書包、送禮物;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就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等等。
綜上所述,雙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引導民族學生進行口語訓練,要在加強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進而在雙語課堂教學中適時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造句以及會話來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逐步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提高民族學生運用口語交際的能力,進而達到民族學生運用漢語言進行寫作的目的。
(作者單位 新疆伊寧縣薩木于孜鄉(xiāng)中心學校)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