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課余時間的能力是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理應形成的。具備較強的時間管理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還能促進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使大學生在畢業(yè)后能夠順利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在之前的調(diào)查報告中反映出,獨立學院學生在課余時間管理能力上還存在大量提高的空間,本文將在第一手資料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提高課余時間管理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課余時間 管理能力 提高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16-02
筆者曾對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的全日制本科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同時對該院部分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到了獨立學院學生課余時間管理能力的現(xiàn)狀,也總結(jié)了存在的問題:目標不明確、控制力弱。鑒于時間管理能力對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影響,就很有必要尋求提高課余時間管理能力的途徑,能夠幫助學生支配好自己的課余時間,使自己的人生朝著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一、培養(yǎng)獨立學院學生課余時間管理能力的理論依據(jù)
時間管理理論
如何科學的進行時間管理,目前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少成果。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把時間管理分為四代理論:(1)備忘錄理論;(2)計劃表理論;(3)目標化理論;(4)羅盤式理論。
約爾格·W·克諾伯勞在總結(jié)前四代時間管理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五代時間管理的理念:“分享一生活一平衡”的原則。
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代的時間管理理論的實質(zhì)是人的自我管理。一個人能否有效的管理時間,不僅取決于是否掌握方法和技巧,還與此人的價值觀、自身的素質(zhì)、對生活和工作的態(tài)度有關。所以時間管理強調(diào)的是個人的方向和目標,將時間管理放到人生這個大背景下來看待,并使之與個人的人生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
二、培養(yǎng)獨立學院學生課余時間管理能力的具體措施
1.培養(yǎng)獨立學院學生課余時間管理能力的途徑
(1)注重正確時間價值觀的培養(yǎng)
時間不可再生,所以尤為珍貴。對于大學生來說,課上課下的時間利用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學習和生活的質(zhì)量。尤其是課余時間,學生可以自由利用,是享受生活、發(fā)展能力的有效途徑。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課余時間價值觀,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對課余時間進而對以后生活和工作的判斷、規(guī)劃和評價的能力。所以高校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時間觀念教育,讓他們更加充分的意識到課余時間的價值,使學生明白對課余時間的安排應該既能滿足學習生活的需要,又能使其生活豐富,各方面都能得到比較全面的發(fā)展;既要突出發(fā)展的重點,又要注意生活各方面的整體平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協(xié)調(diào)好學習與其他活動的關系,以實現(xiàn)最佳效益。
(2)注重環(huán)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首先,通過課程設置對學生進行教育。
對于獨立學院學生來說,大一和大四相對課余時間較多。大一剛進校,對自由生活尚不適應,需要正面的教育和引導:大四面臨畢業(yè),容易無所適從,需要提前進行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所以在這兩個階段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是有立竿見影的作用的。
其次,借助同輩群體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力。
大學生的交際圈以周圍的同學和朋友為主,因此同輩群體的行為和觀念會潛移默化地互相影響。心理學研究認為,群體具有制約個體行為的作用。如果想改變個體的不良行為,借助群體的壓力和影響,效果比單獨糾正個體行為要好得多。根據(jù)這一理論,提高大學生課余時間管理能力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合理利用時間的小環(huán)境,借助同輩群體的影響,以一個良好的氛圍帶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彌補個人自制力較差的弱點。
2.提高獨立學院學生課余時間管理能力的方法
提高大學生課余時間管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幾種策略方法既可以幫助高校進行時間管理能力培養(yǎng),同時也適用于大學生的自我訓練。
(1)掌握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
柯維的“四象限”法則是時間管理的原則,方法是把兩個維度的變量劃分成四個象限,然后按照四個象限的定義將我們的計劃任務放進去。這兩個維度分別是重要性和緊急性,由此劃分成四個象限分別是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和生活中的事件基本可以如圖1所示,應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放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上,第三象限盡量收縮,第四象限偶爾為之,這樣才是合理的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shù)學生更關注第二象限的事件,因為又緊急又重要,但很多時候本來有充足的時間去計劃和完成一件事,卻因為沒有及時地去做,使原本屬于第一象限的事件推移到了第二象限,于是只能臨陣磨槍,熬夜應付考試、論文,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習也不利于健康。為此,必須引導大學生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第二象限的事情必須立刻處理,第一象限的事情也應該當成緊急的事務去做。
不過,對于什么是重要事務、什么是緊急事務,一千個人可能會有一千個答案,就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四象限法則不是灌輸要找到緊急和重要事務這個結(jié)果,而是傳遞一個理念——面對任何事務,我們都要有能力作出一個快速而準確的判斷:這件事情對我而言是重要的還是緊急的。
(2)運用ABC分類法
ABC分類法又稱帕雷托分析法,是項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核心思想是在決定一個事物的眾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識別出少數(shù)的但對事物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和多數(shù)的但對事物影響較少的次要因素。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所又稱為ABC分類法。維柯認為,將ABC分類法運用到時間管理方面,可以使得工作更加程序化,更有效率。假設一段時間內(nèi),不同事務的比例是固定的,將發(fā)生頻率最少、最重要的、只能依靠自己去做的事情劃分為A類,發(fā)生頻率次之、次重要的、可以和同伴合作的事情劃為B類,發(fā)生頻率最多的、不重要的、誰都能做的事情為C類。那么顯然,做A類的事務能夠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益,而C類的事務繁瑣低效,可以利用零散時間去處理?,F(xiàn)實的課余時間管理過程中,很多大學生是將大量時間花在C類事務上,比如購物、整理寢室、處理社團事務、學生干部工作等,但如果能夠通過合理分配時間和力量到A類——總數(shù)中的少數(shù)部分,比如完成既定學習任務、與教師溝通交流、重要的社會活動等,明顯將會得到更好的結(jié)果。
(3)養(yǎng)成良好的用時習慣
壞習慣會造成大量的時間浪費,如果不改變這個狀況,時間管理將無從談起。如果我們能夠養(yǎng)成在各種細節(jié)處尊時、守時的好習慣,時間管理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良好的用時習慣包括:第一,在固定事情上形成慣例、簡化程序,比如鑰匙錢包放到固定處,避免經(jīng)常尋找浪費時間。第二,充分利用瑣碎時間做零散的事情,如等公車、電梯時可以記英語單詞。第三,學會說“不”,適時拒絕突如其來的邀請、委托,排除干擾、量力而行。第四,能一次完成的事情盡量一次完成,不要中斷,一旦中斷再重新進入做事模式需三分鐘左右的時間。第五,避免過分追求完美,不要想著面面俱到,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少數(shù)事情上,能夠取得大的成效。第五,遵循生物鐘,不同的人生物鐘不同,也就意味著最佳學習時間是不同的,有人早上頭腦清醒,有人半夜學習效率高。大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生物節(jié)律,在保證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掌握最佳效率時間,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為改變習慣,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如果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就要下定決心改正,只要堅持,新習慣的養(yǎng)成也并非太難。不管是壞習慣的克服還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應該當機立斷,馬上實施。
個人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不可忽視的。同時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只有通過多方長期的努力才能夠讓管理時間的意識貫穿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并能夠為以后走上社會所用。對大學生課余時間管理能力培養(yǎng)還需不斷拓展,提高時間管理能力的途徑也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證研究來深化和檢驗。
參考文獻:
[1]周大榮.時間運籌學與現(xiàn)代生活[M].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
[2]張惠平.時間管理學[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7.
[3]伊恩-梅特蘭著,趙世明譯.時間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于云江編譯,管理能力培養(yǎng)方案[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04.
[5]青木仁志著,丁舒晟譯,最強的時間管理術[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6]劉宏宇.大學新生時間管理傾向與閑暇活動的關系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11).
[7]唐點權(quán).當代大學生業(yè)余時間行為傾向分析——對全國25所高校部分大學生的調(diào)查報告[J].青年探索,2002(5).
[8]尹志麗.對當代大學生時間管理技能訓練的思考[J].科技傳播,2010(6)155-157.
[9]關培蘭.組織行為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328.
作者簡介:
李晶(1983—),女,湖北荊州人,講師,主要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