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鳳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只有立足文本,才能構(gòu)建多維的閱讀教學空間,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關(guān)鍵詞:教育目標;小學語文;融會貫通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課改背景下應該如何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效果呢?我認為應該立足文本,以下是本人對此問題的幾點認識,僅供大家參考。
一、明確閱讀教學目標,注重教學的層次性
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有的放矢”的微策略,對文章中什么地方進行朗讀指導做到心中有數(shù),重點內(nèi)容要著重閱讀、品味,對于無關(guān)緊要或者學生可以自學的部分可以不讀,切忌盲目指導朗讀,應注重教學的層次性,每一次閱讀都應明確目的性,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精讀文章,指導學生細心咀嚼
閱讀教學中,不能僅僅讓學生停留在自悟自得的水平上,而且要指導和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章,細心咀嚼文章中的語言,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分析、比較、揣摩,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必須點在關(guān)鍵之處,撥在疑難之處,否則就是無效的指導。例如,在教學《小鹿的玫瑰花》這一課時,我們在帶領(lǐng)學生初步分析文章之后,可以設(shè)計如下問題:“小鹿的玫瑰花是不是白栽了?”學生齊聲回答:“沒有白栽?!钡钱斀處焼枮槭裁凑f沒有白栽時,學生卻無言以對。這就說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不透徹,此時如果教師進行點撥,雖然能夠讓學生理解文章,但是這種體會卻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并不是學生自主體會的結(jié)果。為此,我們不能馬上對文章進行解讀,而是讓學生找一下文中描寫玫瑰花的句子,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并展開充分的想象,想象一下微風和黃鶯還會說些什么?還有其他小動物,他們會說些什么?再引導學生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角色扮演,如此一來,可以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產(chǎn)生“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自己從中也能得到快樂”的幸福感受。這種感受顯然是教師講解所不能賦予的。
三、立足文本深藏意義,做到融會貫通
要想真正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還必須要立足文本中蘊藏的重要意義,做到融會貫通。例如,通過閱讀課文《狼和小羊》,學生清楚了貪婪殘暴是狼的本性;通過閱讀《農(nóng)夫和蛇》,學生認識了善良的農(nóng)夫和冷酷的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改變多分析、少感悟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讓學生通過多讀、多想感悟文章的語言和意境,提高他們語文學習的能力。
當然,以上僅是本人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淺顯的認識,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做進一步的探討交流,更好地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