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櫻華
摘 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落實“教—學—評一致性”,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課堂評價均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關鍵詞: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活動;評價體系
作為教育工作者,大家對有效教學并不陌生,一直以來都致力于研究高效高質的課堂教學。但是我們仍然發(fā)現一些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活動在身邊閃現,盡管執(zhí)教者的意識中對有效教學是如此的堅定。這樣就令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遵循什么方法和原則才能達到有效教學的效果,而不僅僅停留在教師的意識當中?
近年來,相當多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者關注“教-學-評一致性”?!敖?學-評一致性”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以清晰的目標為前提,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評是一致的,三者共同指向學習目標。它反映了課程思維的本質要求,整體思考“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這四個課程的經典問題。“教-學-評一致性”給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鑒于“教-學-評一致性”理論的宏大,本文僅探討其對英語課堂教學帶來的變化。
一、制定核心統領的教學目標
“教-學-評一致性”的靈魂是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以及課堂的評價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因此教學目標的正確制定顯得尤為重要。這打破了以往圍繞教學內容開展教學的舊式思維,否定了一拿到教材就考慮怎樣教的設計思路。
首先,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與課程的性質、學段的要求相匹配,在制定教學目標前一定要研讀《課程標準》。其次,教學目標是完成教學內容的表述,正確理解教材、找到知識的內在聯系并進行梳理是制定教學目標時的必修課。第三,教學目標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課前分析學情不僅僅分析學生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研究本班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里,學習難點在什么地方,能力水平處于什么程度。第四,教學目標的制定是要可評價的。因此,在敘寫教學目標時,我們使用的是“能說出”“能寫出”“能歸納”等可評可測的詞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二級目標指出,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故事,樂于了解異國文化、習俗……Unit 12一課的教學目標2、4點都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既沒有降低要求也沒有盲目提高學習目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抓住三個問題就能說出故事大意,掌握了學習方法后的學習積極性更高更濃,從而產生進一步了解更多外國童話故事的意愿。Unit 12一課是本模板中的最后一課,重在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目標培養(yǎng)上,但它的上位知識是歸納小結。因此,一些教師的目標是有梯度的,是讓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順利找出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疏理出故事的主線,歸納主題。
二、充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追求目標實現的最大可能性為依據。教學活動的展開要借助學生的已有知識,生活經驗,尋找學生學習的切入點和生長點。另外,課堂教學活動是有機地把教師的教學優(yōu)長、學生的學、教材內容連接起來。最后,課堂教學活動是與形成性評價融為一體的,上一個課堂教學活動是指導、調整下一個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據。
如在廣州版英語教材第四冊Unit 13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把二年級口語課上學過的小詩《Do you like》作為學習的切入點,用實物juice coffee coke bun引導學生把新單詞代入到小詩中誦讀,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達到熱身和新知學習的目的。Unit 13的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能運用句型介紹自己和了解別人的飲食習慣。教師在隨后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留出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用句型I usually have…for breakfast向別人介紹自己的飲食習慣,教師和學生都能通過此課堂教學活動評價句型的掌握情況,當句型的掌握情況達到教學目標后,教師就順理成章地進入下一課堂教學活動,引出問句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根據“教-學-評一致性”的設計思路,上一課堂教學活動未達到預期目標,不要開展下一教學活動,因為課堂教學活動之間互為因果,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三、對教學目標反復考量的評價體系
在過去,我們對課堂評價更多的停留在對學生的回答以“Good”,“Excellent”式的評價語和學期末的一張試卷?!敖?學-評一致性”理念倡導的是與教學目標相符的評價,評價應該持續(xù)地鑲嵌在教學、學習的過程中?!敖?學-評一致性”框架中的課堂評價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評價有依據。評價要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依據教學目標設計評價任務。如依據教學目標“加強鞏固體育項目的單詞”,我們設計出評價任務“用英語寫出奧運會上的體育項目,成為一個超級體育迷”。二是評價為了學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用評價來指引學生的學習,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最終給學生一個分數,而是指導我們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如在廣州版英語教材第二冊Unit 12中,教師問:Whats in the bedroom?學生用there be句型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給予評價,目的在于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為下一環(huán)節(jié)鋪墊。當學生能學會本課房間物品的單詞后,教師讓學生用另一句型put…整理凌亂的房間。在整理房間的同時,師生、生生間又再作出學習的評價。三是評價在學習中?!敖?學-評一致性”的評價在連貫的學習過程中,學到哪評到哪。課堂評價不再隨心所欲,而是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作理性導航。
總之,“教-學-評一致性”指向的是有效教學,證據在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學習的結果。當然,“教-學-評一致性”的實現取決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要具備課程觀,要有素質教育的堅守,還要有獲取與目標達成相關信息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崔允漷,夏雪梅.“教-學-評一致性”:意義與含義[J].中小學
管理,2013(1).
[2]蔣銀華.目標導向下“教-學-評一致性”的課堂設計[J].中小
學管理,2013(1).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南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