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士豪
摘 要: 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是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預設某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有身臨其境之感,以親身體驗的方式,與文中的人物或情節(jié)在情感上形成共鳴,達到理解文本內容的教學目的。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過故事、歌曲、動畫、視頻等方式,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關鍵詞: 思想品德 情境教學 情境創(chuàng)設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個體愉快的情感一般都產生于樂觀的情境之中。有效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往往能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探究的熱情。由于每個班級每位學生的生活經歷不盡相同,同樣的情境達到的效果千差萬別,因此,教師應依據班級學生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力,為課堂教學提供適當的情緒背景。
一、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能夠調課節(jié)氣氛。由于各種傳媒的作用,初中學生非常喜歡一些歡快的積極向上的歌曲,課余時間都能哼唱幾首。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那么效果將怎樣呢?實踐表明,用歌聲導入,旋律的感染、歌詞的推動有助于學生進入學習角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在歌聲情境中增強學生的積極情感。例如:教學《有朋自遠方來》這一內容時,先讓學生欣賞《我們永遠是朋友》,當熟悉的音樂響起,學生都跟著唱起來,學生很快就被感染。感染知識準備階段,問題的設計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應抓住時機,拋出早已準備好的問題:這首歌反映了什么問題呢?學生會立即回答出來,再話題一轉:每個人都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那么朋友對我們的成長和生活有什么幫助及重要意義呢?你和朋友交往中有哪些難忘的故事呢?很明顯,雖然沒有直接點題,但在歌聲的感染下,學生已經認識到珍貴而真摯的友誼,萌發(fā)了結識新朋友的愿望,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開了好頭。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認真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要促使學生認真思考,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對事物進行判斷,教師就應當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有目的地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進行導入,挖掘學生的潛能,啟發(fā)學生提出獨特的觀點和看法。比如在講述了“嗟來之食”這個典故后,為了引發(fā)學生對生命和尊嚴的討論,可以啟發(fā)學生大膽提問。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了,議論紛紛,七嘴八舌地說出許多問題。我們可以針對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分析,或許會有這樣一個提問:餓漢為什么說寧愿餓死,也不吃財主給他的食物?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一定又會有許多不同的見解,都可以說出來,讓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蛟S會有這樣一個觀點:因為他很有骨氣,很有尊嚴。教師應敏銳地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繼續(xù)引導:他雖然很有骨氣,也很有尊嚴,但是他都快要被餓死了,你還會同意他這樣的做法嗎?在學生間引起一片嘩然,不同的觀點,不一樣的呼聲此起彼伏,對或不對,贊成或反對之聲一浪高過一浪,同學間再次產生分歧,生命和尊嚴到底哪一個更重要的觀點處于激烈的辯論中。很明顯,由于問題設置得當,教學效果相當顯著。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聯系實際生活教學
初中思想品德課應從新課改所提出的原則出發(fā),把一些抽象教條的理論或觀點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讓課本內容貼近生活,把目光放在生活上,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產生親近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課堂便不再枯燥無味,反而變得豐富多彩,學生便會主動加入新知的學習。例如:教學《護佑生命安康》這一內容時,就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制作了兩幅圖畫。其中一幅色彩絢麗,生機盎然,另一幅一片荒涼,沒有生命跡象。由于對比強烈,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世界正是因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會有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用視頻、配音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因濫砍濫伐,環(huán)境遭到破壞等原因導致沙塵飛揚,良田被侵吞,動植物瀕臨滅絕等現象。這些發(fā)生在學生的身邊的現象觸動他們的心靈,感染他們的情感,使學生容易接受并有所觸動,體會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假如只是按照課本編排的順序,簡單說教,恐怕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啟迪學生心智
初中學生好奇心強,與小學生一樣愛聽故事。我們不妨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故事的魅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與故事中的人物或情節(jié)產生情感共鳴,啟迪心智,從而引入要教學的內容。比如在講述“直面挫折”的內容時,可以以居里夫人的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居里夫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的童年很不幸,歷盡磨難。也可以以夏洛蒂三姐妹為例,從小家庭貧困,被人嘲笑,從寫詩歌轉型到寫小說,歷經千辛萬苦,終于以鋼鐵般的意志完成震驚文壇的小說《簡·愛》等而一舉成名。可以以霍金為例,講述他在身體完全癱瘓的情況下,大腦依然思考探索宇宙這個未知的世界,表現出身殘志堅。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張海迪、愛迪生、肖邦和貝多芬等,這些故事無不啟發(fā)學生有敢于面對失敗,勇敢戰(zhàn)勝挫折的積極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成為生活的強者。
總之,一切以學生的認知程度為出發(fā)點,采取多種方式。以音樂、問題或故事等為抓手,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情動人,讓學生親身體驗,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夏衛(wèi)東.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3(03).
[2]陳巧麗.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3(08).
[3]趙靜.新課程理念下情境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教師),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