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偉
【摘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面對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響應,努力創(chuàng)設“生態(tài)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氣氛中努力學習,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82-02
有這樣一句名言: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閱讀是人類重要的活動之一,它能使人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讓人的身心愉悅作為一個有時代感和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下面是我對語文閱讀方法的幾點體會:
一、創(chuàng)造閱讀生態(tài)環(huán)境
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豐富的閱讀物質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心理環(huán)境;共創(chuàng)和諧閱讀生態(tài)環(huán)境。比如在學校建立文化墻,設立班級圖書角,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比賽,增設閱讀課等相對增強同學閱讀的物質環(huán)境。同時要保障學生的閱讀時間,為了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十分鐘時間讓學生閱讀簡短的詩句,古詩詞等。小學生正處于記憶力最好的時期,久而久之,學生的學識不斷增加,閱讀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可謂是一舉兩得。
教師應該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書籍是閱讀的對象,合適的書籍才能激發(fā)學生對讀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知識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給他們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在有合適書籍的同時,教師應教給同學閱讀的方法,閱讀方法是學生能自主閱讀的前提條件,也是學生學會閱讀的基礎,比如挑選書籍時略讀書籍的大概內(nèi)容,選定后精讀,邊讀書邊思考。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閱讀應該是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教師不可強求逼迫,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并從中吸取營養(yǎng),這才是教師應進行思考和研究的。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煈て饘W生閱讀的興趣。在平時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愛好。
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小學是最懵懂的時期,大多數(shù)小孩子都熱衷于動畫片,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動畫片用語言形容的時候會顯得蒼白無力,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讀故事書,可以通過每天讓同學上講臺講個故事的方式,激起學生對閱讀喜愛。為了更好的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像學校提議設立讀書節(jié),舉辦各種讀書比賽活動,邀請家長參與,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動力,激發(fā)主體意識的前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才能讓學生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知識,形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對于文章的結尾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讓學生去大膽猜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
三、以身作則,學會感受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古人言: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讀書是教師要以身作則,和學生一起讀,一起撰寫讀后感。用自身的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帶動著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課外閱讀。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nèi)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趣化的語言,很有必要引導學生去感受。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語言中的形象來自與客觀世界,但又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映照,它是作者對客觀事的主要反映表達這作者的情感、感受、思想。形象性的語言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點,感受語言的形象就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有人說:如果把形象性語言比作一個人的話,那么語言是他的外表,形象是他的身軀,感情是他的靈魂。教師引導學生去感受語言的形象,不僅能讓學生想象出語言所描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形象能夠與作者進行感情的交流,培育學生在閱讀語言作品時的形象感。這樣一方面語言觸動學生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生命和個性的直接感覺和判斷。
四、活學活用,因材施教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比绾伟褞熒鷱拇舭宓慕虒W方式中解脫出來,這正是我們要思考的。教師應該設法使學生不斷體驗到學有所成的快感,教師要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求真務實使學生學有所樂。
教師應該挖掘自己的感召力,充分發(fā)揮表率作用。教師不能沒有感情,如果想要把學生教活,感情豐富是必不可少的。語文課堂便是情感場,不少教材情文并茂,如果配上教者情緒飽滿、面帶微笑,“未成曲調先有情”,再加上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輕松愉快,必能產(chǎn)生某種微妙的情感效應?;邮菑娀虒W效果的有效手段,讓小學生在彼此交流中實現(xiàn)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互動教學的形式是從單純的灌輸教學模式向探究教學的一種轉變,能讓學生在談論和探索的過程中吸收有效信息并強化記憶。作為語文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了解他們,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賞識的眼光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閱讀過程,以讓學生保持讀書的熱情。教師應該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激勵、表揚,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總之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從書籍中汲取豐富的知識,是教學的目的,也是教師們努力的方向。書既是益友,更是良師,讓課外閱讀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讓華夏文明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得到傳承。
參考文獻:
[1]王燕.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
[2]朱艷.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課外閱讀能力
[3]張志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