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香
【摘要】如何借助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這依舊是廣大語文教師所思考的問題。本文從應用能力、情感態(tài)度以及知識視野等三個方面進行簡單介紹,以期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獲得大幅度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文素養(yǎng) 應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 知識視野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51-01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課堂更應該是全新的課堂,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綜合性的發(fā)展。所以,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改變以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要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全面的提高。而且,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币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多角度、多方面挖掘語文教材的價值,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一、在語文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之一,然應用能力則是語文工具性的具體體現(xiàn),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教學過于看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授,使得學生的應用意識比較單薄,學生也越來越看不到語文的魅力。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的時候,我有意識的搭建一些口語表達的平臺,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除了會寫之外,還會說,爭取做到我口說我心,我筆述我情,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例如:我會搭建辯論平臺,讓正反雙方在充分的準備下清楚的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而,使學生在輕松地環(huán)境中,愿意開口說。如:我會讓學生以“高分是否意味著也就是高能的體現(xiàn)”“趕時髦、追星是否更能體現(xiàn)中學生的現(xiàn)代意識”“挫折是壓力還是動力”等等為辯論題目,組織一場辯論會,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從辯論中明確一定的道理,而且,還可以運用一定的語文知識來做一些論據(jù),這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我還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文本復述活動,比如在講完《皇帝的新裝》之后,為了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所以,講完課之后,我讓學生對文本反復閱讀,并提取出主要內(nèi)容進行復述,這時,有同學就按照“愛新裝——做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的線索對文本進行了復述,有同學則是按照“騙子行騙——大臣助騙——皇帝受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為主線進行的復述等等,不論是那種形式,在這樣的復述活動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會得到提高,語言邏輯能力也會得到鍛煉,隨之寫作能力也會有相應的提高,進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在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
情感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課程改革下對語文教學目標設定所增加的內(nèi)容之一。然而,如何在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呢?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的親情意識和生命意識兩個方面進行簡單介紹。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這篇文章通過樸素的語言,寄托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也展現(xiàn)了兒子對父親的思想。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真正讀懂親情的學生能有多少個?尤其是現(xiàn)階段的學生,他們大多數(shù)沒有經(jīng)歷過與父母的分別,所以,更加不懂得去珍惜親情,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這篇文章中的那份濃濃的父子親情,在導入課的時候,我在《跪羊圖》為背景音樂下向?qū)W生朗讀了一篇文章,名字為“瘋娘”,動人的旋律,感人的情節(jié),可以將學生的思緒拉回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感受那份親情,進而,使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又如:在教學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對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以及對莎莉文老師的敬愛,也為了能夠讓正在處于塑造期的初中生對生命有一個了解,使學生能夠理解生命的真諦。在講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采取了問題思考的方法,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①我是一個什么樣子的人?(身體情況方面思考)②在沒有遇到莎莉文老師之前,我是一個怎樣的人?③當莎莉文老師走進我的生活后我的生活開始有什么樣子的變化?引導學生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思考上述的三個問題,進而,使學生明白每個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我們不應該因為點滴挫折就選擇放棄生命,我們要以積極地態(tài)度去面對生命。
上述的兩個方面僅是簡單的介紹了語文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價值,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在語文學習中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如果我們在授課的時候僅是死死板板的將教材上的知識教給學生,沒有拓展,沒有新知識的引入,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欲望。而且,在現(xiàn)今變化日益激烈的社會,單純的課本上的知識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要有意識的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一方面可以通過廣泛的閱讀,來了解一些新的知識或者說是為自己的寫作積累一些素材;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象地、直觀地展示功能,重新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吳冠中的《橋之美》時,考慮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欣賞文中所說的橋之“美”美在哪里,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所以,在引導學生對為本中的一些優(yōu)美句子進行鑒賞之后,我借助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世界各地的橋,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會噴泉的半坡大橋;最動感人行天橋哈德森波紋大橋以及侗族特有的建筑風雨橋等等,一張張美麗的圖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在文本中的所描寫的橋之美,而且,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知識視野的拓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單是這三方面的內(nèi)容,還包括:語感的培養(yǎng)、文化品位的提高以及思維品質(zhì)的提高等等,教師都要有意識將其灌輸?shù)秸n堂當中,進而,促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發(fā)展。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價值,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其展示出來,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參考文獻:
[1]石瑞霞.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2年7期
[2]李云.初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2年07期